news-details

AI吃電 台灣將納管大型資料中心

AI產業用電攀升,經濟部將納管新設(擴建)資料中心,用電量五MW以上,建廠前要提能源使用先期規畫並送審。本報資料照片

因應AI資訊產業用電快速攀升,經濟部修法將納管新設(擴建)資料中心,能源署要求用電量五MW以上大型資料中心與主機代管資料中心,建廠前要提能源使用先期規畫並送審,須採最佳可行技術,提升能效並有效節電,其中,超大型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PUE)不得超過一點三,主機代管資料中心不得超過一點四。

PUE計算方式是資料中心總設備能耗除以資訊設備能耗,PUE值愈低,代表能源效率愈高。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昨說,主機代管資料中心PUE值可高於超大型資料中心的原因,在於超大型資料中心大多單一業者,也有設備取得的決定權、控制力較高,因此設定的審查標準較高;但主機代管資料中心類似房東角色,雖然可透過合約進行能耗管理,但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落實,因此審查標準給得較低。

經濟部指出,這修法規包括能源開發與使用評估準則、能源用戶適用範圍、以及能源使用說明書格式,十一月五日生效,新規定不溯及既往,僅適用於十一月五日之後新建或擴建的資料中心。

至於能源使用說明書審查範疇包括電力類(電廠)、汽電共生類(汽電共生系統)、石油煉製類(石油煉製業),以及能源使用類(製造業),這次修法是在能源使用類新增資料中心一項,包括五MW以上的業界自用、主機代管的資料中心。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指出,AI訓練與運算需求龐大,一般雲端資料中心耗電約五MW,若搭載AI功能可達五十MW;若形成聚落型AI園區,更上看五百MW,對電網形成巨大壓力。企業最擔心的並非「全年不缺電」,而是「每小時能否穩定供電」,真正挑戰在於供電品質與電網韌性。

他也說,地緣政治風險亦是外資評估重點。台灣雖位居AI供應鏈核心,但區域安全疑慮仍高,相較之下,新加坡在供電穩定與法規明確度上更具優勢。台灣若要提升吸引力,仍須在電網韌性與能源制度兩方面持續精進。

台經院研究五所所長陳詩豪表示,資料中心納入能源管理制度,目的在確保企業採用最佳可行技術(BAT)以提升能效。對資料中心而言,電力是主要成本來源,若能在設計階段導入節能技術,不僅可降低營運成本,也能減輕電網負荷。

能源署組長廖芳玲則說,過去能源使用說明書審查一年約六至八件,審查時間約三至六個月可獲得通過,新規定上路後,若順利不用補件,審查時間應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