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今起實施,行政院估計受衝擊業者包含工具機、塑膠製品、手工具、汽車零組件等傳統產業。記者劉學聖/攝影
美國八月七日起對台灣課徵百分之廿對等關稅,衝擊台灣出口產業。中部織襪、手工具及工具機業者警告,若關稅長期維持、匯率波動未解,恐引發倒閉潮、產業鏈斷裂,呼籲政府積極談判,穩定匯率與政策。
台灣織襪工業同業公會指出,今年上半年出口美國占百分之五十二,總出口金額達二七五七點七萬美元。原有產品進口關稅百分之四點六至十八,若再加上百分之廿對等關稅,大幅削弱競爭力。
福助針織公司董事長魏平祺表示,公司對美出口占總產值五至六成,近期雖有中國轉單效應,但美方因預期消費萎縮,已開始砍單,甚至連去年已下的訂單都被取消三分之一。他強調,出口以美元計價,台幣升值已造成超過一成的匯損,政府若不穩定匯率與協商關稅,中小企業恐難避免得放無薪假等窘境。
公會秘書長程寶珠指出,先前美國三個月寬限期之內,許多業者提早出貨,使得上半年出口金額與數量皆上升。但新關稅生效後,與業界預期不符,恐削弱台灣襪類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台灣手工具公會理事長賴孜亮則表示,關稅衝擊將逐漸浮現。業界因擔憂關稅再調整,接單態度趨於保守,「能拖就拖」,避免談定價格後再被迫重新協商。他說,有些業者已暫時調整工時,盼能等到更明朗的政策。
衝擊也延燒至工具機產業。台中市太平產業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郭璦玫指出,已有小廠因接單困難而收攤,如原本合作的一間五人鋁製品加工廠,近期已關閉。她憂心指出,台灣工具機與韓、日相比稅率落差近百分之十,再加上台幣升值百分之十三,競爭力更被壓縮。
郭璦玫強調,工具機產業仰賴上百家中小企業組成供應鏈,若產業鏈斷裂,整體產業也將不保。她表示,部分微型工廠已面臨生存危機,外界雖未感受,但身處第一線的業者「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