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患者接受「支持性心理治療」,過程一、二十分鐘,健保給付僅九十七點,換算成實際金額僅約八十元,甚至買不到一個排骨便當。據健保統計,去年情緒障礙就醫人數逾二二九萬人,僅卅四萬多人進一步接受心理諮商,多數患者仍靠藥物控制情緒,讓臨床醫師大嘆,醫療專業愈來愈廉價。
二○二二年共有二二九萬二二一九人因為情緒障礙就醫,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飽受憂鬱症、焦慮症、失眠所擾,但絕大部分患者是透過服藥控制情緒,只有卅四萬多人接受健保給付的「支持性心理治療」,僅占約一成五。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支持性心理治療」需由精神科醫師下診斷,且在醫師指導下,由諮商心理師進行,給予九十七點給付點值。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支持性心理治療最少得進行十分鐘,健保才能申請給付,但換算實際金額可能連八十元都不到,許多醫師幫病友心理諮商,卻不申報,因為一申報,常被抽審,核刪給付,還不如直接「做功德」。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蔡曉雯表示,健保給付藥物看似便宜,有如糖果藥,但許多病患吃藥吃到「心累」,更需要心理諮商,但因受限於健保給付,大部分病友只能透過藥物持續治療,無法接受支持性心理治療。
「除了心理諮商給付偏低,心衛資源也不足」,楊聰財表示,希望將病友轉介某家心衛中心,但該中心一周只開周二下午以及周三上午,總共兩個諮商時段,對上班族而言是「看得到、用不到的資源」,正凸顯社會安全網的社區功能功效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