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走訪東莞深圳 青年視角感受大灣區城市嶄新魅力

台灣學生、自媒體與短視頻創作者來到東莞虎門,參觀海戰博物館與虎門炮台。圖/台商優市網提供

在夏日尾聲,來自台灣的三十位學生、自媒體創作者以「大灣區城市」為主軸,透過數日走訪,以短視頻記錄所見所聞。日前交流團來到了東莞、深圳,透過年輕人的視角與鏡頭,走訪兩座截然不同的大灣區城市,了解發展進程與城市特色,感受東莞深厚歷史底蘊與傳統產業創新轉型,以及深圳創新科技實力與城市魅力。

來到東莞,第一站是位於虎門的海戰博物館、砲台了解當地人文歷史,接著走進松山湖科學展覽館、青創園區感受東莞的轉型創新。來自金門大學的宋秉恆通過此次參訪,對於松山湖高新企業的發展表示感嘆,「松山湖的建設都很有規劃性,在人才與資源整合都很不錯。」

世新大學黃亭詠則表示,未來想接觸的是文藝產業,感覺在松山湖如果有一些想法與創意都可以實現,轉化成市場上的產品,能夠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裡也有很多台商前輩可以引領一步步邁向夢想。」

接著,一行人來到科技之城深圳,參訪深圳比亞迪、港科大深圳研究院,了解深圳在產學研的發展,也來到南頭古城、人才公園了解深圳的新舊文化交融。

「沒想到在深圳還有一座古城,像是遺世而獨立的桃花源。」來自高雄的洪楷軒表示,南頭古城保留了歷史文化的痕跡,打造出文藝濃厚的創意街區,像是有黑膠唱片行、潮流餐飲小吃與文創小物,也能看到在這裡有許多藝術性的展覽、演出,也令人聯想到高雄的駁二藝術區,將新舊文化交融,並以「文創」的概念,保留傳統的同時,創造出新一代的文化視角,也透過這一次旅程,感受到大灣區不同的城市底蘊。

「在新能源產業上,深圳在科技發展得相當好,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有許多人才。」金門大學范語宣透過比亞迪,感受到深圳在科技發展上的速度,看到了很多新技術與企業致力在交通的發展,其中,對於企業將環保與科技融合的做法,令他感到深刻,讓人感覺科技能夠使這個世界能更好。

參觀完港科大深圳研究院後,台灣學生們發現有許多科技深入生活的案例,金門大學學生張瑞保表示,「像是阿茲海默症,確定診斷會需要一定時間,透過科技的研發能夠很快檢測出來,可以及時治療,無人送貨的部分也令人印象深刻,透過AI能夠減少人力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