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深圳新措施 助民營經濟做優做強

深圳多舉措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圖為2023深圳國際水務科技博覽會日前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探雨雷達、智能無人船、自動垃圾清理船等高科技產品在展會上集中亮相。(新華社)

今年8月,總部在深圳的民企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迎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比亞迪的發展,離不開深圳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沃土。」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

新華社報導,被譽為「創新之城」的深圳,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唱主角。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GDP同比增長6.3%,其中民營經濟佔深圳GDP比重約六成,是深圳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

位於深圳市的衞光生物是大陸國家級高科技企業,擁有「廣東省蛋白質(多肽)分離純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等研發平台。「深圳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深圳稅務部門堅持送政策、送服務上門,及時輔導我們享受留抵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並為企業量身定制政策套餐,第一時間輔導企業享受稅費紅利。」衞光生物董事長張戰說。

根據大陸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消息,深圳全市國家級高科技企業超過2.3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3家,年平均研發經費人民幣3339.19萬元,研發強度為7.63%,高於大陸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深圳每年近2.2萬戶納稅人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從企業「不找市長找市場」,到政府「我為企業找市場」,「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認識在深圳不斷地深化。今年以來,深圳政府部門積極支持民營企業「補鏈」需求,助推「跨界」供給,堅定發展預期,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萬名幹部助企行」「我為企業找市場」等行動。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余錫權說,「我為企業找市場」行動針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出發,為製造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創造新空間、提供新平台、打造新路徑。

8月中旬,深圳市發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若干措施》,從放寬市場准入、保護合法權益、清理拖欠企業帳款、加強企業融資支持等方面,提出20條精準有力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

深圳去年已連續發布助企紓困、培育壯大經營主體、聯動生產端促消費、工業穩增長提質量、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等5個「30條」系列政策,為各類經營主體減負人民幣1596億元。

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副局長胡小劍說,深圳市發布一系列惠企政策,加強服務民營企業。目前,深圳已逐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企業服務機制,一批惠企政策正穩步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