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南市場昨天一早進行家禽市場及周邊居民的篩檢作業,現場安排動線讓民眾依序排隊篩檢。記者季相儒/攝影
台灣
1.+76 北市3市場 確診破200
環南市場群聚讓民眾防疫神經再度緊張,指揮中心宣布,經過連日來大量篩檢,目前已知環南等三處批發市場累計約二百人確診,近期將盡速造冊,強化捆工等流動人員管理,預計八日將再全員採檢。昨天新增本土病例七十六例、境外移入四例,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因大規模篩檢使案例數偏高,但整體疫情趨勢往下。外界關心環南群聚是否影響全台三級解封,陳時中指出,這兩天首要任務是先將台北三大果菜市場的傳播鏈控制住,七月十二日以後是否解封,要看全民警戒心跟應變速度,指揮中心持續準備指引,若大家遵守的程度愈高,開放的可能性就愈大。北市及中央成立聯合指揮所,並指揮北榮、北市聯醫及亞東針對三市場擴大篩檢,北榮昨天篩檢逾二千人。陳時中指出,初步篩檢發現,第一市場有八十八例、第二市場廿一例、環南市場一一一例,總計確診逾兩百人,大多集中在台北市及新北市。
2.環南5月以來數波感染 陳時中:非一次性爆發事件
防堵市場群聚延燒,指揮中心與北市府成立聯合前進指揮所,強力篩檢北市三大批發市場,截至昨天累計已有二二○名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分析確診者Ct值高低不一,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感染不是說『啪』』一下就出來,而是從五月中到現在一波波來。」陳時中表示,今天上午開始篩檢,出動台北榮總、亞東醫院和市立聯醫的醫護與檢驗團隊,已完成北農五例、環南四十例的新增確診者疫調,確診個案接觸者共匡列一八三人居家隔離,北農第一市場採驗約二千六百人,其中有六例陽性個案中,三例為舊案,另四百多人檢驗中。
3.永齡、台積購BNT疫苗 本月可望簽約
代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與台積電各購捐五百萬劑德國BNT疫苗,已與復星醫藥簽署法律文件,熟諳國際貿易的知情人士表示,所謂的法律文件,是確認疫苗交易數量、價格、預排時程等內容的小型合約文件,三方簽署文件後,德國BNT原廠可預先啟動疫苗生產流程,至於比照國際規範的正式合約,目標是在七月完成簽署。至於慈濟部分,行政院同意另外專案處理後,何時正式完成授權?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天表示,還在討論,沒有確切日期。據了解,如果政府不再刁難,慈濟應該在近日內就可取得正式授權文件,慈濟最近將召開董事會,完成購捐疫苗的內部程序。
4.「自家人」助平反 林昶佐又被打臉
立委林昶佐前天遭環南市場自治會長林勝東砲轟「沒關心環南市場」,號稱「豬肉公主」的東門市場肉販張采婕貼文平反,出示林昶佐曾替市場從業人員爭取疫苗的公文,卻被網友抓包比農委會公告施打疫苗日期晚了十九天。網友更起底,張采婕就是林昶佐的團隊成員;張采婕昨在臉書證實,她之前當過快一年的林昶佐助理,就是在他身邊看團隊怎麼幫民眾解決問題,但她對政治沒興趣。張采婕前天在臉書貼文,表示林昶佐很關心市場,一直努力幫攤商爭取疫苗。但網友指出,農委會早在六月二日函請衛福部將批發市場工作人員納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林昶佐六月廿一日才函文給指揮中心,整整晚了十九天。林的妻子Doris反擊,六月二日農委會只有函文,衛福部還沒同意,所以林昶佐團隊才會持續在跟農委會和指揮中心溝通。
產經
1.上月出口增溫 估連12紅
財政部7日將發布6月出口統計,由於去年同月基期較低,加上國際景氣持續復甦,財政部認為6月出口可望連12紅,年增率達27%至31%。不過境內新冠肺炎疫情仍是最大變數,對於出口表現影響仍待持續觀察。財政部表示,全球經濟基本面持續向上,是國際上各經濟預測機構的共識,同時受到5G通訊、高效能運算創新運用等需求持續擴散,加上疫情加速數位化發展,以及近年境內廠商透過投資擴充境內產能,境內半導體進階製程具有優勢,對於出口都有相當挹注。
2.台積大擴產 設備廠進補
因應客戶強勁需求,台積電在技術論壇上宣布,今年資本支出估計為300億美元,2022年底前將有五座3D Fabric(3D矽堆疊及先進封裝技術)專用晶圓廠投產。台積電大擴產,台系工程及設備廠包括漢唐、帆宣、洋基、盟立、辛耘、弘塑、萬潤及志聖集團等同步受惠。台積電竹科、南科和竹南廠區加速建廠及擴產作業,相關工程及自動化設施廠漢唐、帆宣、洋基及盟立跟著忙翻天。同時,台積電全力衝刺先進封裝,其中竹南廠近期全力趕工,開始導入各式設備,濕製程設備業者弘塑、辛耘機台陸續進駐,供應先進封裝的萬潤及志聖集團(志聖、均豪及均華)等,分別展開機台測試,今年下半年將進入機台認列入帳高峰。
兩岸
1.半導體突破 大陸首條12英吋先進傳感器研發試線成功通線
大陸半導體自主研發再突破。繼大陸全國首條8英吋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研發中試線落地上海嘉定工業區後,近日,由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簡稱創新中心)建設的大陸首條12英吋先進傳感器研發中試線,也在嘉定成功通線。澎湃新聞報導,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上海市加快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物聯感知網路越織越密,先進傳感器產業蓬勃發展。面向新興技術發展和市場應用需求,創新中心將在12英吋中試線持續開發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等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突破光學、聲學、力學等先進傳感器的核心工藝,並推動相關產品及應用的產業化。未來,將重點搭建共性技術平台,專注於先進傳感器特色工藝研發和中試。
2.大陸推智慧機器人 PCR大量篩檢
為防範疫情擴大風險及人工檢測出現偽陰性誤差。大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表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研發的智能咽拭子機器人通過考驗,可滿足核酸PCR大規模採集需要。中新網報導,咽拭子(鼻咽拭子、口咽拭子)是目前診斷新冠病毒感染最主要的採樣方法。咽拭子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須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產生大量飛沫或氣溶膠,具有較高交叉感染的風險,且採集咽拭子的過程,因醫務人員水準的差異、咽拭子採集操作的不規範,導致拭子品質有差異,容易出現假陰性。去年疫情期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發起的第一代智能化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系統研發完成。今年再推出第二代智能咽拭子機器人「靈採二號」,且已通過實戰考驗,可滿足規模化採集需要。第二代智能咽拭子採集機器人,可以遠端半自動操作、降低醫患交叉風險的特點。
全球
1.Delta入侵98國「非常危險」 世衛:病毒仍在演化突變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2日說,更具傳染力的新冠病毒變異株Delta已在至少98國現蹤,全球疫情處於「非常危險時期」。譚德塞說,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病毒仍繼續演化和突變,正在許多國家成為主要流行株,目前疫情處於非常危險階段,還沒有國家能脫離困境,在疫苗覆蓋率較低的國家,當地醫院逐漸人滿為患。譚德塞說,「我已敦促世界各國領袖確保到了明年此時,每個國家7成民眾都已接種疫苗」,這將有效終結疫情嚴重期。譚德塞提到目前全球已配發30億劑疫苗,而「集中在一些國家手裡,要加強行動確保疫苗共享」。美聯社報導,目前全球已配發疫苗中,給貧窮國家的不到2%。英國、美國、法國與加拿大等富國已承諾共捐贈10億劑疫苗,但世衛估計,全世界需要110億劑疫苗才能免疫。
2.虛擬貨幣平台 納洗錢防制
今年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四月登上六點五萬美元歷史新高後,到六月底只剩下三點六萬美元,短短兩個月從最高點重挫近五成,價格幾近腰斬,投資人血流成河。隨著國際對虛擬貨幣管制趨嚴,台灣也加入行列,七月起境內所有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全納入洗錢防制,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下半年的前景更不明。近期南韓、大陸、英國、美國等相繼收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力道,台灣也跟上國際趨勢,今年七月起將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納入洗錢防制法歸管。針對國際加重控管虛擬貨幣,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直言,比特幣是一種高投機資產,加劇了洗錢活動,須進行全球監管;美財政部則要求單筆等值一萬美元以上的加密貨幣交易,須上報稅局;中國大陸銀行業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等三大團體也聯合公告,要求業者勿用虛擬貨幣為產品定價、不得提供相關服務、並要求消費者提高風險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