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
由粵港澳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21日落幕,不過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火出圈,經由大眾自發二次創作,搖身一變成為嶺南名菜「玫瑰豉油雞」「白切雞」的代表,還被網友暱稱為「大灣雞」,特許商品已成為新型「社交貨幣」,截至11月15日,十五運會特許商品銷售額已達人民幣6.8億元(新台幣28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作為玩具和紀念品的製造大省,廣東抓住了全運會吉祥物走紅的流量,轉化為銷售成果。根據十五運會發布數據,共設立特許零售店992家,實體 通路達910家,其中799家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同時設立82家線上店鋪。截至11月15日,十五運會特許商品銷售額已達人民幣6.8億元(新台幣28億元)。
全運會舉辦期間,家住深圳的肖先生收到來自北京的朋友的委託,幫忙尋找一款會吐泡泡的全運會紀念玩具。他說:「朋友指定的這一款線上上買不到,線下排隊也難買。最後還是多方打聽,找了一位廣州的朋友,得到了對方家中僅剩的一個同款。」
這款會吐泡泡的玩具是本屆全運會紀念品中的「頂流」,不少線下特許門店早已缺貨數日。此外,還有搪瓷杯等產品也賣到斷貨,成為社交平台上大家求購攻略帖中的常客。
元隆雅圖獲本屆全運會特許生產與特許零售資質,特許商品業務板塊負責人迂方明表示,「元隆雅圖全運會特許商品銷售已覆蓋線上線下全通路,並在粵港澳核心城市布局51家線下特許商品零售店,其中盲盒、吹泡泡解壓玩具、搪瓷缸成為『三大頂流』供不應求。」
走訪全運會網球賽事的舉辦場地珠海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場地內開設有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相比在全運會舉辦前,開在大灣區主要城市核心商圈的特許商品零售店品類多、庫存滿的狀態,橫琴國際網球中心門店內商品款式較少,有些貨架還是空置的狀態。
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商品零售店工作人員表示,「那款吐泡泡的,這邊不是買不到,而是壓根就沒進到貨。這次全運會的周邊,很多款都是限量。有些熱門款哪怕在我們這兒有貨,開賽第一天或第二天,就賣完缺貨了。有些熱門款現在能在店內看到,也僅作為陳列擺著。」
「喜洋洋」「樂融融」火出圈,與在互聯網有著第二個身分息息相關。吉祥物以中華白海豚為原型,頭頂木棉紅、紫荊紫、蓮花綠水柱寓意粵港澳三地一體化。但經過網路傳播,很快有了第二個身分,即嶺南名菜「玫瑰豉油雞」「白切雞」的代表。
「大灣雞」作為本土美食文化符號,在美食大省快速走紅,傳播過程中又與本土粵語文化深度結合,一度成為刷屏的表情包的主角。而線上下,吉祥物充氣玩偶天真靈動的姿態,也被不少觀眾遊客所喜愛,成為社交媒體上不少短影音中的主角。
由佛山黃飛鴻文武學校與河南登封少林鵝坡武術學校的青少年學生,扮演的吉祥物充氣玩偶,在沒有預設動作規範的前提下,以用腳踩水、即興搖擺、頑皮打滾等自由發揮的肢體語言,賦予吉祥物更多的生命力。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指出,任何IP都不可能單純依靠官方宣傳而火爆,先前的村超、蘇超都是如此,各種熱點或許一開始有官方刻意打造或無心插柳,但最終需要群眾參與二創來形成爆發和出圈,這是一種參與感和沉浸感,也是一種打破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出圈必要條件。
然而體育賽事IP衍生品「賽事結束即IP降溫」,是行業當前所面對的主要痛點。張書樂認為,IP本身屬於潮流文化,潮流隨熱點一起起伏是必然的,賽事IP和賽事深度綁定,賽事結束、熱度下滑,IP也就失去了刷存在感的機會,這確實是行業痛點,但也並非不可解,只要賽事IP進入潮流頂流,後續可以自行演繹更多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