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媒Politico 12日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台美貿易談判中,美方要求台灣,要比照美國與日、韓協議模式投資美國,台灣投資美國金額介於南韓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台灣方面希望本月底前與美國敲定協定。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13)日對此表示,談判全程以「台灣模式」為基礎,外界流傳各種消息「均未經證實,不會影響談判內容與進度」;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台美尚未簽定協議,仍需經過最後總結會議確認。
美國從8月7日起對台灣商品課徵20%對等關稅,雖然這項關稅可能遭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台灣仍持續推動與美國的貿易協定,原因在於台灣更擔心美國商務部正在進行的調查,並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台灣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半導體產業祭出新關稅。
Politico報導,川普政府在與中國貿易戰休兵後,正加速和台灣等亞洲國家談判。台灣已持續追求和美國達成協議,因為台北當局更大的顧慮是潛在的半導體關稅。
知情人士說,台美目前正在針對協議內要求台北投資數十億美元美國的條款,進行協商,比照美方與日、韓達成的類似承諾,台灣的投資承諾金額將「介於南韓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
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若美國政府關門近期結束,台北的目標是希望能在11月底前完成協議。但了解美台談判情況的人士不願預測談判的完成時間,因為川普在貿易協議上常臨時變卦,「我已放棄試圖預測川普究竟何時會同意」。
川普政府也持續和各國談判,包括持續和印度協商降低50%關稅、和越南磋商降低20%的關稅,在最高法院的審理帶來不確定性之際,短期內不太可能有重大突破。
卓榮泰昨表示,談判架構以「台灣模式」為基礎,由台灣廠商、產業自主赴美投資,雙方政府會針對產業設置園區;有些外界訊息未經證實,但不影響談判內容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