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電指出,已經完成各核電廠現況評估報告,正由經濟部審理中,後續經核准,將啟動自主安全檢查。圖為核三廠。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大力發展AI,科技大廠展開搶電大戰,其中重啟核電廠也成選項之一。外界關切境内核電再運轉計畫,台電公司副總經理許永輝昨說,台電已完成各核電廠現況評估報告,完成必要程序後將評估再運轉可行性。中經院綠色經研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表示,若重啟核二、核三機組,一年可為台電省下一三五二億元,只要兩年即可抵銷台電虧損,顯示核能在能源結構中仍具經濟效益。
	針對外界關切台灣是否有足夠電力供應AI發展,經濟部長龔明鑫昨赴立法院經委會時受訪表示,經濟部已將二○三二年以前公部門及私部門發展AI算力所需電力估算出來,「希望所有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可以如期如質上線的話」,供電大概就沒問題。他也說,二○三二年後的電力供需,也會持續做更長遠布局。
	立委謝衣鳯指出,政府投入三一一億元推動AI新十大建設,經濟部是否重新評估未來總電力需求,以及電網設備能否負荷?龔明鑫表示,每年都會滾動檢討電力需求與供應,並發布電力供需報告,比較大型的業者如果要設立資料中心或其他設施,會先跟台電公司溝通電力需求,讓台電預做準備。他解釋,大廠建廠時間需要二到三年,建廠前會提出計畫,經濟部掌握建廠計後,就會把未來可能新增的用電需求算入。
	而針對核電重啟議題,許永輝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行的公聽會表示,台電已完成核一、核二、核三等核能電廠的「現況評估報告」,內容涵蓋設施設備狀態、運轉環境、老化情形與人力配置,報告現正由經濟部審理中。後續若獲核准,台電將依規定正式編撰「再運轉計畫」並啟動自主安全檢查。
	許永輝說,台電完成自主檢查報告後,將委請獨立機構同儕技術審查,評估再運轉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出席同一場公聽會的陳中舜指出,近年國內產業頻頻出現供電吃緊現象,國內最大半導體廠,四年內支援台電降載廿七次,動用發電機超過六千次,最大鋼鐵公司今年也配合降載廿八次,顯示電力供應並非毫無壓力。
陳中舜說,全球能源發展趨勢正從再生能源(RE100)轉向全時低碳電力(24/7 CFE)思維,聯合國及多國已將核能列為必要選項之一,台灣核能政策必須與時俱進。他也提醒,法規仍是最大風險,除現行審核辦法已邁出進步一步外,仍應比照海外核安機構模式,主動發布進度與說明,強化社會溝通與公信力,讓核安會「被看見」,而非僅在事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