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北京故宮百年展 200文物爭輝

掐絲琺瑯太平有象,是北京故宮作為博物院後首批擁有「身份證」的文物。 本報北京傳真

近日,「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大展在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對公眾開放。195萬餘件館藏中精選出的200件(套)文物,按「一脈文淵」、「百年傳承」、「萬千氣象」三單元展示中華文明永恆魅力。

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皇宮及其收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古代建築群、宮廷收藏、歷代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今年迎來建院100周年。

展廳內,一對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在一眾明星展品中稱不上驚豔,但「天」字編號,標誌著它是博物院首批擁有「身分證」的文物。遜帝溥儀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北京故宮博物院前身)將各宮殿文物按「千字文」編號清點。乾清宮一馬當先,宮內文物為「天」字型大小。由此,宮藏成了院藏。

「百年一遇」的大展,最不缺的就是明星文物。乾隆欽定二十五寶之首的白玉盤龍鈕「大清受命之寶」,溥儀被逐出宮仍隨身不離的田黃三聯印章,被畫入「胤禛行樂圖」的白釉貼塑鮮紅蟠螭蒜頭瓶等悉數亮相。

書畫類展品更是大咖雲集,幾乎都是教科書級別的。「清明上河圖」再次全卷展出,成為最吸睛的展品。「五牛圖」則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曾被八國聯軍劫至海外,20世紀50年代初才從香港拍回。「伯遠帖」5行筆跡盡展東晉風流,也是從香港成功搶救的珍貴文物之一。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30日,不單獨售票,實行預約制參觀,觀眾可通過「北京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式預約。更多高清數位文物影像,可通過北京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式的「數位文物庫」、「故宮名畫記」欄目欣賞。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