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騰訊首次披露研發現況:AI生成50%代碼

騰訊首次披露研發現況:AI生成50%新增代碼。中新社

 

騰訊《2025研發大數據報告》顯示,AI已深度融入其研發體系,超過90%工程師使用AI編程助手,50%新增代碼由AI生成,驅動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20%。混元大模型支援AI全面參與編碼、評審與測試,大幅縮短編碼時間40%,並使代碼評審檢出量增長44%。

 

華爾街見聞報導,AI正從一個前沿概念,演變為推動中國科技巨頭內部革新的核心力量。騰訊最新發布的《2025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顯示,AI已深度嵌入其龐大的研發體系之中,不僅加速了軟體發展流程,更顯著提升了整體效能與產品交付速度,成為這家科技巨頭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引擎。

 

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資料是,AI已成為騰訊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夥伴。超過90%的工程師正在使用AI編程助手,公司50%的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這一變革直接推動了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過20%,騰訊的研發自動化水平同比提升了67%,平台每月幫助節省了530萬次手工操作。顯示出騰訊在AI領域的長期投入正加速轉化為業務價值。

 

這些進步的背後是騰訊龐大的研發投入和組織規模。報告顯示,研發人員占騰訊員工總數的76%,即每四名員工中就有三名從事研發工作。對於一個每月新增代碼超過3.25億行的企業而言,AI帶來的效率增益,意味著產品迭代速度和市場回應能力的直接增強,這對投資者評估其未來增長潛力至關重要。

 

該報告詳細闡述AI如何滲透到軟體發展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在自研的混元大模型支援下,AI不再僅僅是一個輔助工具,而是深度參與到編碼、代碼評審和測試等核心工作中,由於50%的新增代碼在AI輔助下完成,工程師的平均編碼時間縮短40%。這意味著開發者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複雜性的任務上。

 

在代碼質量控制方面,AI的參與度高達94%,扮演著「AI質檢員」的角色。它在人類工程師介入前進行預審,直接發現並被採納修復的代碼缺陷占28%,推動代碼評審環節有效問題檢出量增長44%,為軟體質量構築了第一道防線。

 

AI的規模化落地離不開底層研發平臺的支撐。報告指出,隨著WeDev研效平臺深入研發實踐,騰訊的研發自動化水平提升67%,平台每月幫助節省了530萬次手工操作。高效的平台支撐帶來了交付速度的顯著提升。2025年,騰訊日均完成需求1.6萬個,年增25%,平均完成時長縮短12小時。其中,AnyDev雲研發平台將過去需要一天的環境準備時間大幅壓縮至1分鐘。在代碼質量方面,自動化工具與AI技術結合,全年修復超過540萬個代碼缺陷與安全漏洞,平均BUG解決時長縮短8小時,實現「早發現,早修復」。

 

從微信到遊戲,AI提效賦能全線業務,微信後台團隊通過分散式編譯工具鏈,將編譯耗時降低50%;微信支付的需求交付週期縮短31%,發布質量提升14%。在騰訊的另一大支柱業務遊戲領域,美術製作自動化率已達到95%。

 

同時,騰訊雲65%的新增代碼來自AI代碼助手Codebuddy,人均千行代碼BUG率降低31.5%;騰訊廣告的迭代效率提升了2倍,90%的版本發佈實現全流程自動化。

 

這些研發成就的背後,是騰訊持續的高額研發投入和清晰的技術戰略。根據其第2季度財報,當季研發投入達人民幣202.5億元,自2018年以來,累計研發投入已高達人民幣3,795億元。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