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關稅衝擊…台灣逾3千人放無薪假 機械設備業重災區

無薪假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昨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無薪假)統計,實施的企業共二四五家、人數四八六三人,較上次統計增加九二九人;其中因美國對等關稅而實施的共一一八家、三○五五人,較上次統計增加四十五家、六六七人,宣告突破三千人大關,重災區為機械設備業。

勞動部指出,實施無薪假仍以製造業為多數,共一九一家、四四七九人,比上次統計增加四十五家、八八九人;製造業無薪假人數續寫今年來新高。

而製造業中,又以金屬機電工業一五六家、人數三六八五人最多,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機械設備製造業,有九十二家、二○四五人。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琦雅表示,這一期通報減班休息的企業中,有三家首次通報,屬於中型企業,每一家企業大約實施一百多人,使得整體實施人數增加。其中一家機械設備業通報一一○人實施無薪假,主要生產鑽孔機外銷北美,是首次通報實施,每周休一天。另一家機械設備業則通報一○三人實施無薪假,主要為工具機,內、外銷都有,因為客戶暫緩訂單而通報無薪假,月休一至四天。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影響的無薪假原因,除了關稅,匯率對傳統產業的衝擊更大,因為上游廠商可以轉嫁關稅給供應鏈的中下游廠商,但匯率無法轉嫁,會影響企業的營收。此外,還有競爭力的問題,例如工具機銷美,台灣主要的競爭對手可能是日本,但現在日本關稅是百分之十五+零,台灣是百分之廿+N,導致我方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許多。

他說,下半年失業率也可能惡化,衝擊許多家庭,導致內需消費緊縮,因此內需產業可能也會開始放無薪假,產生惡性循環,增加更多無薪假的人數。

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指出,傳產經營海外市場本來就不容易,如果不趕快解套,無薪假大概看不到盡頭,現在即使要找一個替代市場也沒那麼快。傳產在供應鏈危機往上拉抬的空間有限,台灣的自由貿易協定面臨覆蓋率不足的問題,即使評估覺得美國市場走不下去,但台灣也不是ASEAN(東協)成員。整體看來,情況沒有那麼樂觀。

勞動部曾評估,約有四點二萬勞工受到美國關稅海嘯衝擊,其中包含無薪假、失業、減薪等。勞動部每月公布兩次無薪假統計,觀察四月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因此放無薪假勞工人數在六月中超過千人,兩個月之後,八月中突破兩千人,但只過了半個月左右,昨天最新統計已突破三千人,突破千人關卡的速度愈來愈快,是否將出現無薪假海嘯將是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