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月出口表現亮麗。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昨(8)日公布7月進出口統計,出口金額達566.8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42%,為2010年6月以來的近15年最強增速,連續21個月正成長。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7月出口氣勢如虹,主要受三大因素激勵,一是高效能運算與AI熱潮擴散,帶動硬體設備與零組件升級;二是國際品牌科技產品進入新品鋪貨期;三是美國對等關稅尚未確定前,部分客戶加快採購。
蔡美娜表示,即使在美國對等關稅陰影籠罩下,AI相關產品出貨並沒有弱化,反而呈「驚驚漲」態勢。
展望8月,蔡美娜指出,AI仍是出口成長主力,且大型科技廠對需求看法樂觀,台積電7月法說上修全年營收預測,其他廠商也多認為AI屬剛性需求,短期不受關稅等干擾,預估8月出口將在510億至532億美元間,年增率介於17%至22%。
同時,7月進口423.4億美元,歷年單月次高,年增20.8%。主要反映整體科技產業鏈國際分工、因應整體AI熱潮及即將來臨的外銷旺季,帶動備貨需求。
展望全年出口,蔡美娜指出,受AI與科技創新帶動,加上我科技業在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預期今年出口有望首度突破5,000億美元,前七月已達3,399.4億美元,對美國、東協及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皆創同期新高。
不過,蔡美娜坦言,出口結構仍有不平衡現象,近幾個月礦產品、塑化、基本金屬等原物料進口持續疲弱,反映傳產對未來外銷前景偏保守,加上美國針對傳統產業的對等關稅壓力,短期傳產出口難見明顯回升。
至於美國近期針對半導體課徵100%關稅,蔡美娜認為,相關細節仍模糊,無法具體評估影響;但對等關稅部分較明確,據經濟部委託智庫估算,以暫時性20%稅率試算,約影響對美出口減少一成,對8至12月出口將減少約70億美元,占全年出口總額(主計總處預測為5,200億美元)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