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關稅高於日韓 經部內參報告 4產業受衝擊最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宣布,八月七日起,對台灣進口貨品課徵百分之廿的對等關稅稅率,雖然賴清德強調只是「暫時性稅率」,但台灣產業界已經如臨大敵,而經濟部內參分析報告顯示,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電子材料等四產業受衝擊最大。

 

據了解,經濟部此份報告僅內部參考用,並沒正式公布。該報告指出,對等關稅百分之廿稅率將造成台灣產業產品輸美成本增加,影響獲利。

 

同時,對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與電子材料等四大產業而言,日本為台灣在美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但日本對等關稅為百分之十五,配合日幣近年持續貶值,不利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更可能造成產業外移。

 

若再從產值的角度來看,受影響最大的則為資訊硬體產業。去年台灣資訊硬體業產值為九八五○億元,約二千家的廠商中,有超過八成是中小企業,這份報告預估,受關稅衝擊,資訊硬體產值會減少百分之十四點四六,意即產值將減少一千四百億元以上。

 

該報告也提到,對等關稅若稅率為百分之廿,對工具機產業衝擊是「增強」,主要是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對等關稅僅百分之十五,且台灣還有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問題,關稅與匯率兩者相加,台灣工具機對美國市場將「形同棄守」。

 

根據統計,工具機去年的產值為九九九億元,出口比重為百分之七十一,其中有百分之十五是銷往美國,預估產值會受關稅衝擊而減少百分之三點六七;而塑膠製品產值為三九九一億元,模具產值為五七五億元,產值也預估會有百分之五以上的減少。

 

報告也指出,關稅提高,可能促使企業加速將生產基地移往美國或其他較低關稅如墨西哥等國家,而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若因關稅政策被削弱,國際資金投資台灣的意願可能下滑。

 

對等關稅不論最後稅率為何,對於產業勢必造成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邀集相關部會首長研商,要求盡速檢討原有的九三○億元支持方案,以便下周送出特別預算。目前最終金額仍待部會盤點,額度上看千億。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