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無阻:青春熱情點燃公益講堂。圖/主辦方提供
2025年3月15日,暴雨中的珠海會同村大學小鎮迸發出溫暖的公益能量,「擁抱『心』生活-自我探索!更好的了解自己!」公益心理服務活動成功舉辦。作為大陸首個以「高校社區聯動模式」運作的心理公益項目,活動吸引了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學子冒雨參與,台灣同胞、東南亞華僑與高校學子的深度融合,開創心理健康服務新範式。
活動由海口紅色九洲子任商貿有限公司聯合會同村同樂公社共同發起,珠海市新時代社會組織研究院提供支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知名的教育聚集區,會同村大學小鎮在此次公益項目中扮演關鍵角色:免費開放百年古厝改造的「心靈書房」,為心理課程提供沉浸式教學場景;聯動小鎮內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學生,精准觸達青年群體;未來計畫在小鎮設立常駐心理諮詢站,打造「15分鐘心理服務圈」。
台灣心理學專家蔡嘉倫博士以「幸福的多維密碼」為主題,通過「人格四維結構」(身體、關係、成就、未來)解析心理健康的底層邏輯,「雨天不僅考驗出行,更能檢驗我們處理情緒的智慧——畢竟事件本身沒有情緒,有情緒的是人的選擇。」互動環節中,學生們通過人格結構模型解析幸福本質,引發陣陣驚歎。「我們總以自己的方式看世界,但這堂課讓我學會跳出思維慣性。」一名參與學生課程結束後說道。
據介紹,此次課程內容緊貼大學生心理需求,從「音樂療法的神經學原理」揭示雙耳聲波對大腦的調節作用;通過「催眠不可控論」破除誤解,宣導科學心理干預;引入「未來價值需求模型」,引導學生建立長期人生目標。首場活動後已有多名学生表達願意成為項目志願者,實現從「被治癒者」到「治癒者」再到「公益心理治愈體系構建者」的蛻變。
作為兩岸同胞與華僑聯動公益的典範,活動不僅深化了血脈聯繫,更展現了海外僑胞心系公益事業的赤子情懷。本次活動開創性地實現「兩岸專家聯合研發+華僑社區場景支持+青年群體深度參與」的公益新模式,既展現心理科學服務的專業價值,更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公益領域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