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
發展委員會昨(13)日指出,今年經濟將溫和成長,其中受惠國際科技大廠擴增資本支出、邊緣AI應用持續發展,今年出口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
不過,針對中央總預算問題,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視察林雅雯表示,刪減預算若為政府業務費或設備費,將直接影響GDP,若刪減100億,將影響GDP成長0.05個百分點。
發展委員會昨日在行政院會報告「2025總體經濟情勢及未來展望」指出,全球主要央行降息,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各國通膨趨緩,有利推動需求,加上全球貿易持續擴張,2025年全球經濟可望平穩成長,台灣經濟則可望溫和成長,主要機構普遍預測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達3%以上。
成長動能可從出口、固定投資及民間消費觀察。出口部分,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將介於3.1%至3.2%間,可望平穩續增,加上國際科技大廠擴增資本支出、邊緣AI應用持續發展,可望挹注台灣電子及資通產品出口動能,今年出口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
根據財政部統計,去年出口總額為4,750億美元,為歷年次高,僅次於2022年的4,794億美元,若今年順利跨越5,000億美元大關,將刷新歷年紀錄。
固定投資方面,透過台商回台擴增國內產能,包含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規劃延長至2027年底;科技大廠擴充先進製程投資,包括台積電、南亞科、廣達、聯電等資本支出持續擴增;持續吸引國際晶片大廠、雲端服務、設備領導廠商對台加碼投資,增添投資動能,像是AWS、AMD、輝達等。
民間消費部分,就業市場穩定,加上企業營收增加、軍公教薪資及最低工資調升,將提高企業調薪及獎金發放意願,進而提升國人購買力。
預算遭刪減是否影響經濟成長率,林雅雯表示,直接影響部分須視刪減項目及金額而定,若業務費、設備費遭刪除100億元,將直接影響經濟成長率0.05個百分點;間接影響方面,像台電撥補遭刪減,若未來調漲電價彌補虧損,恐將推升物價漲幅,並降低經濟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