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學障者無法辨識數字及顏色,求職路常常碰壁,擔任外送員時,因為無法算零錢,只能接以信用卡付款的訂單。圖非當事人。記者杜建重/攝影
隱形障礙者 10年人數翻2倍
歌手蕭敬騰曾因閱讀障礙,學習成績跟不上,像他一樣外表無法辨識、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被稱為「隱形障礙者」,十年來人數翻了近二倍,躍升為最大宗的特教生。但他們在學校雖被特殊教育法的特教資源「接住」,踏進職場後卻因不易取得身心障礙證明,求職磕磕絆絆,甚至只能從事低階工作,成為被社會「漏接」的一群人。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學習障礙者若身體、心智功能發展良好,會由教育單位給予協助,但此群學生未必就是身障者,僅能說是資質不同,若無法取得身障證明者,表示評估後不符資格。她表示,若民眾有社福需求,可向社政單位求助,取得個人及家庭協助,如有醫療、就業需求,也能向衛政、勞政單位請求幫忙。
專家質疑 離校就不藥而癒?
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一一學年各級學校特殊教育身心障礙學生約十一點七萬人,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在注意、記憶、表達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且外表不易辨識的學習障礙生,多達四點六萬人,占特教生近四成,更為十年來成長人數最多的類別。台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說,根據海外數據,學障比率應介於人口數的百分之五到十,台灣鑑定標準比較嚴格,可能低估學障人數。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常務理事郭馨美指出,學障生雖納特教法、有特教資源,學障者並不會出了校門就沒障礙,但因不易取得身心障礙手冊,缺少政府就業資源。該協會理事長劉永寧質疑,學障資源挹注局限在教育階段,「難道離開學校,就不藥而癒?」也正因為少了就業協助,多數學障者只能從事低階工作。
職評做半套 缺就業服務資源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特組副組長何維敦坦言,大多數學障者無法領身心障礙手冊,確實不像其他身障者能取得職業輔導評量、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支持性就業等職業重建服務。發展署預計在今年上半年放寬讓學習障礙者等特教生,都可使用職業輔導評量。
不過,曾替八名學障者職業輔導評量的中彰投區職業重建服務資源中心林姓職重專員指出,職評後沒有相對應的就業服務資源,等於只做半套,有些功能較弱者,甚至需要轉銜庇護工場等支持性就業;但功能強的,可能只需要職涯探索,只是一般就業服務站提供的個別化服務沒那麼深,更不會有支持性就業這一塊,政府應先盤點全台學障者實際人數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