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旅遊|湖北天門 石家河 中華文明起源

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地區迄今發現的分布面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附屬聚落最多、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大型城址聚落遺址。圖/本報湖北天門傳真

 

石家河遺址,是湖北省天門市境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長江中游腹地、江漢平原北部與大洪山南麓結合處的山前地帶,地處石家河鎮,總面積達8平方公里,由40多處遺址點組成,年代跨度距今6,000—4,000年,是長江中游地區迄今發現的分布面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附屬聚落最多、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大型城址聚落遺址,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準。石家河遺址的發現,頗為傳奇。

 

1954年冬,天門、京山兩縣聯合修建石龍水庫幹渠。在開挖到天門縣石家河鎮地段時,於貫平堰(今楊家灣村)東南、三房灣村東、昌門沖村北等地點,發現大量石器、陶器等古代遺存。這一重要發現經湖北省文化局上報大陸文化部後,文化部派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王伯洪、張雲鵬來到湖北進行考察,並於1955年初春,對水渠沿線的幾處重點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發掘面積約1,600平方公尺。其中,羅家柏嶺發掘面積1,147平方公尺。自此,拉開了石家河遺址考古的帷幕,形成了江漢地區史前考古的第一次奠基。

 

1955年至今,大陸文物局組織的石家河考古隊,已先後對該遺址進行了20餘次規模不等的考古發掘,發現了豐富的遺跡和遺物,對於研究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編年和聚落的形成、發展與衰落,具有典型意義。20013月,石家河遺址被考古界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為加快石家河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石家河考古隊自2014年底至今,對石家河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工作,獲得重大發現。

 

一、在譚家嶺遺址發掘點,出土了240多件極其珍貴的精美玉器,如雙人連體頭像玉玦、虎座雙鷹玉飾、玉牌飾、虎形玉冠飾、玉虎、玉鷹、玉鉞等,以玉蟬、玉管、玉珠、玉虎的數量最多。這些玉器普遍使用的圓雕、透雕、減地陽刻工藝、淺浮雕線刻工藝,代表了史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峰。

 

二、譚家嶺遺址北部發掘區顯示,在譚家嶺遺址周圍有環壕和城垣遺存,譚家嶺城垣與環壕是同時期中國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譚家嶺古城的發現,將石家河城址的城建歷史至少提前了500年。

 

三、印信台遺址宏大的祭祀台基、奇特的祭祀用品,生動再現了史前人類特有的祭祀場景,是長江中游規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場所。

 

四、三房灣遺址發掘點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厚胎紅陶杯殘件,發現的遺跡多屬與製陶有關的窯、黃土坑等,這裡是一處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後石家河文化時期,以燒製紅陶杯為主的專業窯場。

 

2017412日,大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石家河遺址與其他九處遺址入選。2020年入選「考古中國」五個重大專案名單。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