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尋道忘遠——海峽兩岸當代水墨交流展」廣州開展

活動策展人皮道堅。圖/廣州大新美術館提供


廣州大新美術館呈現兩岸二十八位藝術家六十餘件水墨藝術佳作 展至12月25日

中國水墨藝術歷來講究「澄懷觀道」,兩岸當代水墨藝術自覺延續了這一傳統文脈。11月12日至12月25日,廣州大新美術館舉辦「尋道忘遠——海峽兩岸當代水墨交流展」,呈現兩岸二十八位藝術家,六十餘件作品,將新水墨的藝術譜系深入至區域研究的版圖中,以展現其發展中的豐富性及同根溯源的對話。

本次活動策展人皮道堅表示,「尋道」乃兩岸當代水墨藝術共同的精神訴求,兩岸當代水墨在對「道」的追尋、叩問與審美體驗中,呈現出多姿多彩、超越於物質世界之外的形而上精神表達。它貫穿於水墨藝術的當代性演變,在不同區域文化的時代變遷中形成豐富的「文本」抒寫,成為當下文化構成、個體心理變化以及社會變遷之皺褶紋理中的一道可傳、可受、可得、可見的藝術風景。

來自台北、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黃致陽,是此次活動參展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始終關注著自然與人性,風格內斂,滿含東方傳統韻味,而表達形式卻豐富多樣,常常在觀者對其作品產生慣性理解之後,又突然峰迴路轉,呈現出延續藝術脈絡卻又氣質全然不同的藝術特徵。

另一位台灣參展藝術家曾霆羽,引用清代石濤名言,並加以改寫,其作品《石濤對不起,我的筆墨跟不上時代》是水墨藝術中獨特的存在。他將「傳統書寫」與「當代輸入」兩個系統產生復合作用,在筆墨書寫的時候,因為觸控表面的不親水性,導致無法形成符合筆墨審美的線條質地,也產生了書寫不適及信息誤判等,在一段近乎徒勞的無用功後,智能裝置終於偶發的捕捉到「筆墨當隨時代」六個字,整個過程揭示筆墨美學在當代社會下的某種現實。

不同於水墨畫的黑與白,大陸參展藝術家李玉雙將水墨和色彩融合一體,他認為中國水墨藝術重在表現黑白關係,這是自然界資訊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便是色彩,很多資訊是黑白水墨表現不出來的,「色彩是對中國水墨畫的一個革新。水墨和色彩怎麼能融合在一塊兒,把自然界的美更能全面的表現出來。」

在先後舉辦了版畫、影像、雕塑等藝術形式的交流、展覽之後,廣州大新美術館舉辦的「尋道忘遠——海峽兩岸當代水墨交流展」,將兩岸藝術的觀察,聚焦於當代水墨領域。意在呈現經典的藝術載體於當下的表達,來梳理同源文化的發展脈絡,推動海峽兩岸間深厚的情感與藝術的交流。

作為海峽兩岸藝術交流的橋樑之一,大新美術館試圖在當代水墨的複合性中,尋找來自於藝術家的情感與思考,它源於當代水墨史與藝術史間的密不可分,也源於血濃於水的文化脈絡。

展覽名稱:尋道忘遠——海峽兩岸當代水墨交流展

主辦單位:
廣州市穗台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廣州大新美術館有限公司
廣州大新文創景區管理有限公司
展廳:廣州大新美術館2-3樓
策展人:皮道堅
策展助理:廖沙泥 秦武芮妍
參展藝術家(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蔡廣斌、陳炳佳、陳侗、黃一瀚、黃致陽黎鴻城、李綱、李軍、李玉雙、李真、梁銓、林藍、林學明、林於思、劉一原、劉子建、沈勤、石磊、孫曉楓、田衛、王璜生、王紹強、魏青吉、熊紅、楊國辛、遊東、曾霆羽、周湧
展期:2022.11.12——2022.12.25(週一閉館)
地點:廣州大新美術館(廣州市花都區秀全街雲峰路46號)
預約電話:020-36966172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