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滄州單橋 精美石雕民間藝術瑰寶

滄州單橋橫跨在滹沱河中。圖/台商優市網


河北省滄州市,東臨渤海,其氣候四季分明,自然地理條件優越,身為一座運河古都,擁有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更是眾所皆知的歷史名城。境內擁有多座名勝古蹟,像是自五代時期便佇立於此的「鎮海吼」滄州鐵獅子,在滄州能與其媲美的,便是位獻縣始建於明代的「單橋」,不僅是當時的南北交通要衝,到現代更是被世界紀錄為「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是橫跨在滹沱河中,見證歷史演變中不變的存在。

單橋位於獻縣,修建於明崇禎年間,其橫跨滹沱河故道兩岸,因為地處位置四通八達,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明清時期便有著「八省咽喉」、「九省通衢」之稱,清代的康熙帝、乾隆帝多次南巡都曾經過此橋,除了交通要道之外,單橋還是著名的古戰場,明朝的「靖難之役」,便在此激戰三、四年,凸顯單橋在歷史上重要的戰略意義,承載了千百年來,過橋人的故事。

「人從仙仗出,路自畫橋過。」明代詩人金幼孜曾於詩中記載道單橋之美。單橋被稱為「畫橋」,因為橋上擁有數個精美石雕,有著「三千獅子,六百猴,七十二統蛟龍碑」之美稱,在欄板、欄柱上雕刻著不同的動物圖案,型態各異;在橋面上仔細端詳,能見到石板浮雕記載著許多神話故事,令人玩味,其精湛的石雕藝術可以說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

據悉,最早單橋是木橋結構,因滹沱河水猛,木橋屢壞,在明朝獻縣知縣李粹白倡議,由民間集資建石橋,歷經十三年建成,其全長69米,寬9.6米,是由五個大拱和四個小拱組成,這一獨特的不對稱設計是依據滹沱河水勢而來,保證了石橋的質量和耐河水衝擊力度。

單橋被為人稱道的是它體現出「無私大愛」的精神,由民間發起修建,由獻縣人在大陸各地集資建成,更被稱作「善橋」,它矗立於此,見過朝代更替,見過日月流轉,在歷史長河中,乘載了民間大小事,與每一位過橋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