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牽連廣…民眾不想篩 醫護不敢篩
因眾多民眾至醫院篩檢PCR,造成急診壅塞,指揮中心宣布,快篩陽性者才可到院採檢。記者曾原信/攝影
疫情發燒,昨天新增本土確診個案一萬七八○一例及三例死亡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修最新單日確診人數低、中、高推估值分別為十萬例、十五萬例、廿萬例,其中高推估數字比之前高出一倍;他說,目前政策不是朝向清零,不傾向嚴格管制。
陽性率飆破三成
台北、新北、桃園確診數高達七成以上,許多民眾湧至醫院急診或社區篩檢站排隊等候接受PCR採檢,讓五一勞動節全台PCR陽性率高達三成三九,再創新高。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認為,台灣疫情進入指數型成長,處於疫情上升段,且「一定有很多快篩陽性者選擇自我隔離,不想通報,也不想再驗PCR。」
除了一般民眾擔心隔離並影響同事、家人而不想篩,醫療院所也瀰漫「不敢篩」氛圍。北部某醫學中心急診科主治醫師表示,單位有十分之一同仁確診,因有人確診就要重新排班、牽連甚廣,因此許多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均不太接受篩檢;護理師間甚至有「篩檢前要告訴護理長」的潛規則,讓護理長有心理準備。警局也傳出不讓篩的爭議。
疫情熱區不管制
針對不篩的奇特現象,陳時中說「尊重相關專業醫師臨床專業判斷」,但若有可能確診,應及早休息避免傳給太多人。他說,防疫政策不再朝向清零,而是漸漸走向歐美方向,確診後只要休息幾天就返回工作崗位,這是有可能的。
陳時中表示,以美國為例,民眾快篩如為陽性,可以做PCR採檢,如不想檢驗就在家休息五天,之後戴口罩可出門,「染疫到一段時間就會走上共存之路,台灣也正在往這條路走。」至於部分醫師建議疫情熱區(雙北地區)應優先管制,讓學生在家視訊上課,他認為這是趨向上海的作法,目前台灣模式不採用嚴格作法,不會這樣做。
快篩陽才能PCR
近來採檢民眾塞爆醫院急診,醫療系統緊張。指揮中心公布五大紓解急診篩檢人潮應變方式,包括快篩陽性才可做PCR採檢、地方政府加開社區篩檢站、急救責任醫院開設防疫門診以分流病人、鼓勵診所投入PCR採檢,同時請醫院啟動降載等應變機制,調度人力支援採檢、通報、控床等工作。
陳時中說,全台縣市開設三四四處社區篩檢站,另有一○四家專責醫院成立防疫或疫病門診,快篩陽性或有症狀等民眾可就近尋求協助;縣市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時應請醫師進駐,協助評估患者惡化重症風險,收治快篩陽性且症狀輕微者,可直接開立藥物,症狀治療。
未滿一歲女嬰重症
國內累計已有一萬八六四七名十二歲以下兒童染疫,部分縣市昨開打兒童疫苗,另有一名未滿一歲女嬰重症,因呼吸窘迫在加護病房搶救,目前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治療;這名女嬰四月廿六日高燒至卅九度,家長抱至診所就醫,因年齡太小並未快篩,廿八日呼吸困難送至急診,採檢陽性確診,是這波疫情年紀最小的重症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