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環保假象?可分解塑膠掩埋5個月 依舊完好強韌│聯合報台商版0919曬新聞

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

1. 環保假象?可分解塑膠掩埋5個月 依舊完好強韌

環保署的限塑政策今年邁入第廿年,標榜「可堆肥分解、天然材質」的可分解塑膠,逐漸在零售通路取代一般塑膠,但本報與綠色和平組織合作的實驗發現,歷五個月掩埋和自然曝曬的可分解塑膠,仍完好強韌,塑膠袋裝水也不會破,是否「可分解」令人存疑。

沒有回收管道 沒堆肥機會

本報也發現台灣垃圾幾乎百分百焚化處理,可分解塑膠幾無堆肥分解的機會,政府也未建立專用回收管道,可分解和一般塑膠容器混合回收,造成回收塑膠無法再利用,成為循環經濟的斷點,讓民眾大嘆「真心換絕情」。賣場的生鮮托盤、蛋盒等,紛紛改用聚乳酸塑膠PLA,部分冷飲杯底部也有編號「七」PLA的材質標示。一般認為PLA原料取自農作物,所以更環保,讓不少企業埋單,但本報的實驗顛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宣稱陽光分解 但裝水不漏

本報與綠色和平三月底從市面取得PLA蛋盒、冷飲杯、番茄盒埋進泡水的土壤裡,也把宣稱陽光下可分解的塑膠袋,棄置在實驗箱上方,近五個月後只有冷飲杯裂了兩處,其餘都完好,強韌程度都可再利用,塑膠袋裝水也不會漏。這只塑膠袋標註「氧化生物分解塑膠袋,每使用一公斤能為地球減少點二六噸碳足跡」。綠色和平推廣主任李芳怡指出,歷經烈日加大雨的考驗,PLA的「可自然分解」令人失望,關鍵在於生產者和政府都沒說清楚PLA分解的條件,以致企業、消費者都對「可分解比較環保」信以為真。彰化徐小姐說,透明塑膠飲料杯看起來都一樣,通常都丟到塑膠類容器回收,「沒想到原來這樣做是錯的」。台北蔣太太知道不少蛋盒都用PLA可分解材質,但「市政府的回收車沒要我們分這一類!」

 

2. 可分解塑膠淪一次性包材 學者憂環境災難

面對趨嚴的限塑政策,可分解塑膠取代一般塑膠的使用量愈來愈大,台塑公司也宣布將加入生產可分解塑膠。學者、環保團體都認為,若不建立可分解塑膠的回收機制和成分標準,生產、使用更多的可分解塑膠只會造成更大的環境災難。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郭昭吟說,很多企業採可分解生質塑膠只為企業形象,忽略回收再利用等環節,反而更不環保。她提醒,生質塑膠種類多,為了強靭、彈性、好用,有些在生產過程添加塑化劑等石化成分的副原料,目前環保署也沒有副原料的相關規範,民眾和回收商更難分辨。郭昭吟表示,可分解塑膠做的吸管、容器應該回收做堆肥,但堆肥沒想像的容易,要先破碎,並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才能分解,若有化學添加劑,化學物質會留在堆肥中,可能造成環境汙染。

 

3. 自費驗抗體 周三討論指引

打新冠疫苗後,到底能不能自費做抗體檢測?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周三(廿二日)將舉行應變會議,針對抗體檢驗後續討論相關指引,讓民眾、醫療院所有所依循。專家呼籲中央建立檢驗抗體標準,並以抗體數值為基礎,未來做追加第三劑考量依據。陳時中表示,民眾自己檢驗抗體,很難當作施打第三劑疫苗的參考,指揮中心已和專家討論抗體監測與實驗計畫,作為第三劑施打的考量依據,周三會與醫療應變組開會,擬訂定抗體檢驗相關指引。陳時中說,訂定檢驗抗體指引,是讓民眾及醫療院所有所依循,也提醒民眾注意,檢驗陽性可能是因接種疫苗,也可能是染疫後呈現陽性,須經專業解讀。

 

4. 中秋民眾返鄉 金門、花蓮防疫忙翻天

中秋節是一家團聚的日子,昨天連假首日,金門、花蓮都有不少在都會地區工作的遊子返鄉,金門機場快篩量是平日的2倍,防疫人員忙到沒時間吃飯;花蓮湧入上萬車輛,縣長徐榛蔚呼籲把景點「禮讓」遊客,縣民留在家中團圓,減少移動。

 

5. 王力宏群聚違禁令 北市府要罰

藝人王力宏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違反規定,和黑人陳建州、范瑋琪、徐若瑄等人在家中群聚,遭民眾檢舉。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表示,王力宏確已經違反規定,會依照台北市府相關基準裁罰。另外,禾馨醫療日前替民眾檢驗施打疫苗後的抗體引發爭議,營運長林思宏在社群平台貼出公文,指69日就向北市衛生局報備。對此,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回應,當初並沒有相關規範,也不能做,但中央98日來函說明,自費檢驗抗體是由指揮中心專案方式,指定醫療院所替航空機組員檢測,不開放一般民眾施做;至於是否開罰?黃世傑說,一周內調查後再決定。


產經

1. 五倍券助攻就業 添變數

五倍券即將上路,人力銀行預估可望帶動餐飲業、零售通路業、百貨販售業等人力需求止跌回升。不過,十月上旬即將召開基本工資審議,隨著疫情趨緩情勢更加明朗,預料愈晚召開調幅愈大,可能使得服務業打消徵才意願,五倍券助攻活絡就業市場恐添變數。目前各方都認定今年基本工資、軍公教調薪將雙漲,但基本工資究竟調幅多少?至今未定,必須等到十月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開會決定,由於政府已喊出軍公教擬調薪百分之三,一般預料「基本工資調幅百分之三是基本盤」。

 

2. 外銷接單 挑戰連18

經濟部統計處將於24日公布8月外銷訂單數據。統計處上月預估,8月外銷金額550億至565億美元,年增20.9%24.2%,有望連18紅。據統計處最新報告,7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53億美元。按貨品別觀察,科技貨品中的資訊通信產品因宅經濟效應持續,帶動筆電、顯示卡、網通產品等需求,訂單金額為150.8億美元,達歷年同月新高;電子產品因5G、新興科技帶動晶圓代工、記憶體等,年增逾二成;光學器材因面板價格續居高檔,年增近三成。


兩岸

1. 大陸美女太空人下月升空駐留太空六個月

大陸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17日完成在軌駐留90天任務返回地球後。接下來的另一組「太空出差三人組」將搭乘神舟十三號於十月中旬升空,且很可能會有一名美女太空人執行任務。現代快報報導,神舟十二號飛船的備份太空人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很有可能是他們三人。理由是:翟志剛、王亞平均執行過飛行任務,葉光富屬於新手,滿足老帶新;更重要的是,王亞平是女太空人。按照計畫,2022年大陸的太空站將初步建成,而後會迎來第一批外國太空人,現在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三位太空人正緊鑼密鼓地學習中文,而其中一位就是女性。

 

2. 大陸貴州客船側翻 已知87失聯

91817時許,大陸貴州六枝特區牂牁江發生一起客船側翻事故。截至919日上午810分,共搜救出39人,其中31人安全,8人經送醫救治無效死亡,經排查確認,仍有7人失聯。據央視新聞昨夜報導,該船是西陵航運公司8015型客運船,核載40人,實載人數仍在核實中,現場搜救正在進行。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國際

1. 澳洲打造核動力潛艦 觸動國內反核敏感神經

美國、英國、澳洲15日達成三方安全協議,商定由美、英提供技術,協助澳洲打造核動力潛艦。美媒報導,澳洲此舉不僅讓法國暴跳如雷,同時也觸動國內敏感反核神經,引來批評。澳洲本週片面宣布廢止2016年與法國簽訂價值660億美元、12艘傳統動力潛艇軍購合約,改採美英技術打造核動力潛艦,這讓法方火冒三丈,17日憤而召回駐美及駐澳大使。在澳洲,多個反核組織與不少民眾也相當不滿。他們擔心新的核動力潛艦交易可能讓該國抵制核電產業的數十年努力化為雲煙。此外,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16日也親自與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通話,稱這些核動力船隻將遭禁止進入紐西蘭水域。紐西蘭自1984年以來即屬於無核區。

 

2. 美誤炸阿富汗平民 倖存者:光道歉不夠 要懲罰主事者

美國國防部17日證實,美軍上月29日在阿富汗喀布爾執行無人機攻擊任務時錯殺10位平民,國防部部長奧斯丁、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和負責指揮當地行動的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公開致歉。被美軍誤認為呼羅珊伊斯蘭國自殺炸彈客的阿富汗平民艾哈邁迪(Zemari Ahmadi)的弟弟阿馬爾,18日告訴美聯社,他的3歲女兒瑪莉卡遇害,「美國道歉還不夠」,他的家族要求美國調查是誰操縱無人機開火,並懲罰相關軍事人員。阿馬爾說:「對我們來說,道歉還不夠,美國應該找出做這件事的人。」阿馬爾說,家族還要求美國支付賠償金,並將家族中幾名成員轉移到第三國。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