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相框。圖/綠拾柒提供
來自台北的黃俊宏,2018年孤身一人來到廈門發展,有感於大陸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一半出於對自然植物的喜愛,一半看好綠色經濟的未來發展,他毅然選擇登鷺創業,一手創立廈門市綠拾柒科技有限公司,著手研發「紡織栽培」,目前廣泛應用於各領域,獲得專利與獎項無數,致力將植物融入生活之中。
回想創業經歷,黃俊宏來到廈門後,認識了廈門湖里區委台港澳辦方旭明,「方大哥非常用心服務台胞,我不懂的地方都獲得了他的解答和幫助」,由此黃俊宏在廈門湖里開啟了自己的事業新篇章,尋思如何憑自己的知識做出貢獻,也思考在現有種植技術的突破,使植物能無所不在。
他表示,紡織栽培從過去及現在、國內及國外都是前所未見的,沒有地方可以學習只能自己摸索,像是「要用哪種布?」、「如何讓植物根部緊紮在布裡?」⋯⋯等等問題浮現,他認為「問題是拿來解決的,不是用來否決的」,用了3年的時間踐行了自己信念,解決種植的問題或困難,而他創新創業研發的歷程也獲得內地許多媒體採訪報導。
市場現有種植技術不論是土培或水培,都需要容器來裝載土、水等基質,容器的擺放問題,限縮了植物可以出現的場景,紡織栽培是將植物種植在紡織布上,布不需要容器裝載,布是柔軟的,即使在不平整流線外型的泥磚、金屬...等製品也可緊密貼合形成綠植,比如公車車頂、景區電瓶車車頂等等,幾乎涵蓋所有人為製品上。
黃俊宏於2018年成立「廈門市綠拾柒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其紡織栽培技術可運用到公車車頂綠植、護坡固土、農作物種植、橋墩綠植等各種領域,取得了4項新型專利,另有2項發明專利正在審核中,預計2022年核准授權;榮獲第六屆白鷺之星創新創業大賽暨2020年兩岸創新創業邀請賽一等獎。此外,2021年7月占地1畝多的生產基地完工,預計2021年9月起每年可產出綠植模組4000平方公尺。
2019年大陸立體綠化行業產值規模約142億元,每年成長約11%。隨著大陸經濟成長,對生活環境品質的重視。黃俊宏認為,城市土地扣除建築、人行道及道路用地,可用於植物生長的地方嚴重缺乏或已經飽和,「大陸也出台眾多綠色產業、文化創新、花園城市、生態環保等相關支持、扶持、獎勵政策預測市場未來是長期樂觀的。」
黃俊宏表示,大陸地緣遼闊,植物有氣候差異及運送等考量,未來2年規劃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都設立生產基地,並將技術輸出到台灣、歐、美、日等區域,「期許紡織栽培能夠有效增加地球植物面積,減緩全球氣候暖化,更要逆轉全球暖化。」
專利技術/授權許可/城市合作
諮詢電話:1395023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