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本土+583 移工群聚 疫情攀高│聯合報台商版0604曬新聞

京元電子昨天急召七千三百多名員工回廠快篩,專家擔心疫情惡化。 記者黃仲裕/攝影

 

台灣

1.本土+583 移工群聚 疫情攀高

疫情多點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內新增本土病例三六四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二一九例,總計五八三例,確診個案中新增十七例死亡。由於苗栗出現移工群聚,整體看來,病例數似乎有新的高峰,指揮官陳時中認為屬於比較不好的跡象,目前沒有樂觀的本錢。苗栗封測大廠京元電子移工群聚感染事件持續擴大,確診人數增至四十五人,昨起三天緊急召回七千三百多名員工回廠快篩。陳時中表示,京元電子出現移工群聚,約兩百名員工遭匡列,移工先一人一室隔開,也全面篩檢。端午節將至,請大家沒必要不要返鄉,也希望端午期間長程公共運輸量維持在二成。

 

2.60家長照機構疫情燒 恐爆跨家庭群聚

長照機構群聚、住民死亡個案頻傳,連居服單位也有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各類型長照機構已知有六十家傳出染疫事件,且有一八○位工作人員及被照顧者確診。專家指出,目前居服員進入案家服務僅戴著口罩及面罩,防護力恐不足,許多居服員擔心自己感染,成為跨家庭群聚的破口。高齡者染疫死亡率較一般人高三成,社福團體表示,全台有九百多家小型機構,多設在社區大樓內或僅一層樓,指揮中心要求分艙分流的官方指引太理論,不接地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理事長賴添福說,歐美、日本都出現長照機構群聚,台灣的機構防疫考驗,比歐美更嚴峻。

 

3.立榮出包 確診者竟照樣登機

立榮航空上月底一班飛往廈門的航班,竟讓持有新冠肺炎核酸檢驗(PCR)陽性證明的旅客登機,機上逾一五〇旅客深陷染疫風險中。儘管立榮航空已坦承是櫃台地勤疏失,願意接受調查及究責,仍引發軒然大波。交通部民航局說,這是國內首例,如何開罰要再釐清相關法規。不僅如此,該旅客既然是確診病患,為何還能趴趴走、甚至還搭機去大陸,恐也成防疫破口。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因現在當局同意,無症狀確診者可居家隔離,但北市府發現,開了居家隔離通知書後,卻無法系統上傳「這個人要被居家隔離,請上電子圍籬」,周二已反映給當局,目前當局表示系統正在修改。上月卅一日,立榮B七五一一松山廈門航班,有一名戶籍在萬華的陳姓旅客於入境廈門後,在當地機場核酸檢測為陽性,經查,該名旅客搭機前三日內PCR檢測報告即為陽性。但依規定,旅客到機場必須出示健康聲明書,和PCR檢測結果給櫃台檢查。

 

4.染疫過世 無人可送「最後一程」

台中首例確診死亡個案為七十八歲李姓筍農,他是北屯染疫家族首例確診者七十二歲婦人的丈夫;老農臨終前三天,染疫妻被全副武裝護理人員以輪椅推到負壓病房內探視,前晚臨終,婦人傷心說:「不要見了,怕看了更難過!」丈夫過世後,婦人目前血氧降低,也陷入危險中。老農因染疫過世,按規定必須在廿四小時內火化遺體,但老農三個兒子、三個媳婦都在隔離中,無法瞻仰遺容,也無人可送老農「人生最後一程」。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昨沉痛說:「真的是人間悲劇!」昨由市府協助代為火化,並由嫁到苗栗的女兒先辦後事,把老農骨灰奉厝到潭子靈骨塔。

 

5.日本正式發表 無償贈124萬劑疫苗、今日送抵

共同社等日媒快訊,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今日在記者會正式宣布,將無償提供台灣124萬劑AZ疫苗,今日將運抵台灣。他提到了日本在311大地震中得到來自台灣的支持,並稱此舉「基於與台灣的友誼」。疫苗將透過日本航空運送,今日從成田機場出發,預計下午抵達台灣。日本航空稍早表示確定要協助運送,今天唯一的一班飛往桃園班機就是JL 809,預計今上午11時45分自東京成田機場起飛,下午2時40分送抵達。原先日航就已經有運送疫苗冷凍設備,「我們都準備好了!」

 

6.佛光會:政府已和嬌生對接

佛光山所屬的國際佛光會有意購捐五十萬劑嬌生疫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長趙怡昨表示,在美國會員代表已和嬌生藥廠進一步洽談,並協助架橋,台灣官方人員已和藥廠對接上,「只能祈禱一切順利,別出現變數」。外界關注何時能出貨,趙怡說,沒有時間表,希望愈快愈好。嬌生公司對外表示,只會與政府機構協商,外界擔心卡關,趙怡說,疫苗採購小組成員近日兩度與衛福部代表開會,建立不錯互信與共識,國際佛光會扮演橋梁並負擔採購費用,讓政府與藥廠對接,佛光會近期每天搶時間準備所需文件,也主動代擬英文版「美國嬌生公司授權疫苗書」,提供給衛福部、美國嬌生窗口參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透過所屬永齡基金會申請向德國BNT購買五○○萬劑原裝疫苗。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重申無「原廠授權書」。郭辦僅表示,等釐清資訊再向外界回應。

 

產經

1.疫情重創 中小企業憂雪崩倒閉

疫情延燒,百業重挫,行政院昨天通過防疫紓困特別預算案,各界都有意見。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調查,全台一二四家連鎖總部,約二千多家門市幾近停業狀態,行政院紓困版本卻將攸關企業生死的「營運補貼」和員工的「薪資補貼」混為一談,並未針對企業損失做補助,業者擔心中小企業倒閉潮將是「雪崩效應」。旅遊業者炸鍋,抱怨今年疫情更嚴重,交通部紓困竟比去年還差。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說,這樣的紓困方案,企業不如裁員,讓員工去領失業給付,至少還可領六個月;台灣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也說,遊覽車一個月貸款十幾萬,這才是「脖子上被勒最緊的繩子」。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相關業者希望交通部可加倍紓困,但這次疫情影響產業實在太多,各部會經費普遍不足,八月後是否繼續紓困,視疫情再作討論。

 

2.排富難認定 陳冲建議發1個月基本收入

對於紓困特別預算,行政院前院長陳冲昨天指出,排富難認定,以財稅資料為憑並不準確且社會成本高,不如全面發給「一個月全民基本收入」,不但公平又有振興經濟的意義。陳冲指出,排富是近數年來常被提出的議題,但排富一詞,本身就有大義凜然的意味,主張排富顯然就站在道德制高點,政治人物也樂於藉此塑造仗義濟貧的形象,所以類似排富的提議經常勝出,但「誰是富人?如何認定?」陳冲指出,若以報稅資料為憑來認定收入的多寡,超過八百五十萬家戶,報稅戶約六百卅萬戶,其中申報免納者超過三百廿二萬戶,申報年收入五十四萬元以上的只有一○四萬戶;簡言之,百分之十二點二納稅戶繳納九成所得稅,其中又多屬薪資所得者,如再考慮許多合法免繳稅的證券交易所得等,顯然報稅資料不代表社會的全貌。

 

3.楊金龍喊話:台股滿吻合基本面

疫情嚴峻未見好轉,全進入三級警戒,疫苗不足,重創內需經濟。但股匯市表現依舊強勢,央行總裁楊金龍昨信心喊話表示,國際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預測依舊樂觀,「我們的股市好像是跟基本面滿吻合的」。對於今年台灣GDP成長率的最新預測,央行六月中旬將召開理事會討論,將首度採用實體視訊方式召開。五月中旬內疫情迅速升溫,台股雖然一度重挫,但火速收復萬七關卡;近期新台幣匯率也相當強勁,盤中、收盤價數度創下逾廿四年新高。為何內疫情嚴重,股匯卻逆勢走穩,外資也未撤離?包括央行、財政部認為,主因是台灣出口表現優於預期,重要生產活動未受衝擊所致。

 

兩岸

1.大數據殺熟 深圳將立法倡重罰

深圳特區報6月3日消息,在經過兩次審議後,「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徵求意見稿)」,6月2日起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網站上公開徵求意見。針對網路平台利用大數據「殺熟」問題,意見稿明確提出給予重罰,情節嚴重的,可處5000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報導稱,探索建立數據交易制度是此次立法的一大亮點。一是明確數據交易範圍。規定可以交易的範圍為「合法處理數據形成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並從反面禁止交易「包含個人數據而未經相關權利人同意或者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二是提供數據交易配套支援,引導市場主體通過依法設立的數據交易平台進行數據交易,支援數據價值評估、數據交易模式創新,促進數據資源高效流通。

 

2.大陸創新指數排名 世界第14位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6月3日在2021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0」顯示,中國大陸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世界第14位,比上年提升1位,是唯一進入前15位的發展中國家。中新社報導,最新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0」表明,近年來,中國大陸創新資源投入持續增加,知識創造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創新績效日益顯現,創新環境顯著改善。從具體得分看,中國大陸國家創新指數得分為72.5分,比上年提高2.6分,與英國、芬蘭、法國、愛爾蘭等排名10-13位國家間的差距為0.2-1.8分,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大陸創新能力穩步上升,大幅超越處於同一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2018年大陸人均GDP為9771美元,在世界40個主要國家中僅高於印度、南非、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但是,大陸創新指數得分已經接近人均GDP在5萬美元左右的歐洲國家。

 

3.泉台記憶工程 徵集民間檔案

作為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泉州面向海內外徵集海峽兩岸往來書信、族譜、照片等涉台民間檔案資料,正式開啟「泉台記憶」保護工程建設。中新社報導,泉州市檔案館近日披露,該館與泉州市台灣同胞聯誼會聯合推出「泉台記憶檔案聯合徵集方案」,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把保護和傳承「泉台記憶」工程作為服務閩台合作交流的重要基礎。泉州市檔案館接收徵集科科長楊義嘉表示,通過徵集涉台民間檔案資料,建立「泉台記憶」檔案並整理、研究,展示閩台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事實,提供歷史支撐。根據徵集方案,徵集內容不僅包括海峽兩岸往來書信、台胞族譜、台胞照片等涉台檔案史料,對台灣出版的、涉及中國大陸內容的書籍、報刊等文獻資料也在徵集之列。此外,徵集採取捐贈、寄存、複製共享等方式,並與徵集對象簽訂相關協議,明確雙方權益。徵集工作將採取郵寄與上門領取等多種渠道開展。

 

全球

1.逼宮內唐亞胡 以色列8反對黨組閣

以色列八個反對黨二日午夜前達成共組聯合新政府的協議,如同宣告以色列史上任職最久總理內唐亞胡連續執政十二年後江山易手。新聯合政府組成罕見又多元,囊括政治左派到極右派組織,且首度有阿拉伯政黨加入,若國會在未來數日投下信任票,下任總理將先由極右派政黨聯盟「右傾」領導人班奈特出任。在以色列二日午夜組閣的截止期限前卅五分鐘,中間派領導人拉皮德告訴以國總統李佛林,他已和政治盟友達成協議共組新政府,「我很榮幸通知您,我已成功組成政府。」聯盟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在三日提出更換內唐亞胡親信、國會議長的動議。此聲明可望緩解以國過去兩年四次選舉造成的政治僵局,國會若在未來幾天對這個脆弱新政府投下信任票,至少可暫時為影響現代以色列最久的內唐亞胡執政畫下句點。若不成功,以色列將迎來兩年半來第五次大選。

 

2.全球房價飆漲 引發泡沫疑慮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這一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無以計數的人失去工作,但一項統計顯示,房屋平均售價不跌反漲,甚至寫下金融海嘯前夕以來最大漲幅,也引發泡沫疑慮。不過報告指出,隨著各國政府打房、刺激措施將陸續退場及變種病毒崛起,房市預料將降溫。彭博資訊報導,不動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3日公布全球房價指數,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這一年全球平均房價躍漲7.3%,創2006年第4季以來最大漲幅。其中房價漲最兇的是土耳其,漲幅達32%,紐西蘭以22.1%的漲幅居次;美國房價漲13.2%,全球排名第五,寫下2005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