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轉型多管齊下 「石頭記」磨出璀璨光景

石頭記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蘇一舫表示,秉持文化與創意,才能讓企業不斷升級。 黃興文/攝影


電影《鐵達尼號》中稀有藍色寶石「海洋之心」,代表的意義並非華麗且遙不可及,而是代表著蛻變與幸福。為了讓人們都能欣賞體驗珠寶的知性美及華麗的外衣,廣州花都珠寶小鎮的石頭記在第一代台商蘇木卿的手中雕琢成型,目前由第二代總經理蘇一舫接手,樸實的華麗依舊在延續著。


全中國珠寶翡翠批發業的集中地在廣州,以翡翠手鐲為例就占9成,量有了,自然就追求品質的提升,廣州石頭記就是朝著方面不斷的創新與推動。並從過去單純的賣產品逐漸轉為觀賞「石頭記」的藝術品設計,收取「創意」費用 。


石頭記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蘇一舫表示,早在1997年,父親就在南京設立大陸首家品牌的珠寶專賣店,這時「品牌」觀念並未普及,因此必須要讓這些高貴石頭不再有距離感,才能使人們更能認識它們的美,之後廣州石頭記應運而生。


他說,國外深造並於2003年返回台灣後,原本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念書,二是在國外闖一闖,當時石頭記發展的情況很好,因此父親非常希望自己能回廣州幫忙,並承諾日後公司人力充足、擴大經營,步上軌道之後再到國外深造或發展品牌都可以。但「從2003年回來到現在,就沒有離開廣州過。」 蘇一舫笑著回答。


在80年代到90年代,亞太經濟多以美、日、歐盟為核心,而台灣、香港、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四小龍與大陸互為分工,以勞力密集為主,台灣只要帶上技術資金運用大陸低廉人工,生意就會非常順遂,但大陸改革開放不斷持續,也讓舊有的分工結構改變「世界工廠」逐漸轉化為「世界市場」。


企業需創新 才能不斷蛻變


10多年前大陸珠寶自有品牌如雨後春筍的浮現,競爭、工資的上漲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各個企業面臨到升級轉型的生死關頭。蘇一舫指出,以往賺錢輕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若不能創新,企業的生存就成問題。


08年金融海嘯期間蘇一舫正式接班,這時各種壓力迎面襲來,讓只懂供應鏈業務經理的他不知所措。蘇一舫表示,包括管理、接待官員講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從頭學習,在不依靠父親的情況下挺過2個月,也就是這段時間讓他大幅成長,眼界整個脫胎換骨。


為了讓石頭記能在這波轉型升級的潮流中繼續發揚光大,蘇一舫立即進行市場調查並召集全國主管討論轉型議題,進而做出多項革新,包括文創旅遊、入駐電商、強化加盟以及直營模式等,所幸當時的這些措施讓「石頭記」得以繼續發光發熱。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