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杭州桐廬「詩鄉畫城」享受慢生活

杭州桐廬,素有詩歌之鄉、長壽之鄉、快遞之鄉等美稱,近年除打造「山水如畫、人間仙境」縣域大景區外,也致力做強「大智造、大健康、大旅遊」三大主導產業。


桐廬自西元225年置縣,迄今已有1800年歷史,「中醫藥文化、隱逸文化、詩詞文化」三大文化綿延發展;相傳,桐君老人4000多年前結廬桐君山,採藥求道、懸壺濟世,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他採藥求道的這方土地命名為「桐廬」。


當地詩詞文化自古濃厚,北宋名臣范仲淹被貶桐廬,寄情山水,一氣呵成《瀟灑桐廬郡十絕》;元代畫家黃公望來到這裡,將富春山水收進畫中,創作了不朽名畫《富春山居圖》;此外,李白、白居易、王陽明、張大千、巴金等歷代文人墨客為富春江山水所陶醉,留下逾3000首詩文創作和眾多山水名畫。


桐廬同時是隱逸文化的發祥地,嚴子陵釣台是重要代表之一,因東漢名士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之召,隱居躬耕垂釣而聞名古今,被譽為「十大釣台之首」。嚴子陵釣台有嚴先生祠堂、客星亭、雙清亭、滄波橋、天下第十九泉等古蹟;東側山麓為富春江詩文碑林,立碑130餘方,長達320餘米,堪稱華夏一絕。此外,附近的富春江小三峽秀峰連綿、山環水抱,是富春江水色、風光俱佳的一段。


嚴子陵釣台。陳文杰/攝影


此處奇異的山水風光和深厚文化底蘊,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來緬懷明志,自南北朝至清,逾千名文人雅士到此遊歷並留下創作。嚴子陵隱逸文化對東亞儒家文化圈也產生了深遠影響,自2006年起,中、日、韓民間組織定期在釣台舉辦活動、拜謁先賢,開展隱逸文化學術交流。


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是浙江省首個鄉村慢生活體驗區試點區塊,核心區塊蘆茨村2009年入選杭州市第三批風情小鎮建設。該核心區塊共有158家標地,村民經營的大眾化民宿、床位達三千多張,去年共接待來自大陸各地158萬客流量,收益達1.78億元(人民幣)。慢生活體驗區綜合辦辦公人員王茵表示,「主要讓客人過來放飛心靈、放慢腳步,在這裡體驗鄉村生活的場景,體會鄉村慢生活。」



慢生活體驗區。陳文杰/攝影


王茵說,不少民宿客房甚至不裝電視機,希望過來的客人,感受鄉村慢節奏,沿盧茨外的富春江往外走,有一條綠道,可供遊人平時在江邊恣意騎行。


憶・松樹嶺是蘆茨村熱門民宿之一,店名意指,追憶從前簡單美好的生活。民宿主「麗麗」表示,當地許多民宿致力讓來者有居家感,不受太多拘束;此處同時建有落地玻璃屋,可助大家更能融入大自然。「其實風景這邊看是蠻好的,我人不出去,但可以欣賞到風景,就是把風景引進來的感覺。」


以體驗「慢生活」著稱的桐廬,令人詫異的是,同時也是「中國民營快遞之鄉」,以「三通一达」為代表的快遞企業創始人均為桐廬人。經廿餘年發展,目前,由桐廬籍創辦和管理的快遞企業已達2500多家,建立20萬個配送網點,「桐廬軍團」業務總量佔據大陸快遞市場50%以上,近5萬人在外從事快遞行業。


修繕江南古村落 煥發古蹟新活力


江南古村落位於桐廬縣東部,有一片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群,由深澳、荻浦、徐畈、環溪、青源5個村組成,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該村落始建於南宋,依溪而建,其原始格局和風貌保存至今,現有明清時期古建築140餘處、民國時期古建築60餘處,多為四合式院落,外觀簡樸素雅,內飾考究。


對文物建築的保護利用,有助煥發古蹟的新活力。位於深澳古村的「三生一宅」民宿,前身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荊善堂,經修繕後,目前設有15間客房,大多採用棕色調和木質裝飾,不僅曾為電視劇「幕後之王」取景,也吸引了馬雲、「四通一达」CEO(首席執行官)等到訪。


店長張寶表示,民宿整體仍以古建築為基礎,修繕則堅持「以舊補舊,修舊如舊」原則,包括大門都是從各地老宅收集回來的舊木頭做的。他回憶,房子當時破敗嚴重,曾特意到黃山、騖元等地請老匠修繕,「斗栱就雕了四十六天,雕得很細,比較費工。」


張寶說,民宿雖越來越多,但因「三生一宅」乃由古建築修葺、設計而成,相較更具差異化,「生意總體來說算好,住宿率全年能達到百分之六十」,「主要還是客人推薦客人。」


「三生一宅」民宿內部場景。


杭州·桐廬山花節 實現美麗經濟


為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第十一屆杭州·桐廬山花節活動近期舉辦,自2009年首屆舉辦起,持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杭州桐廬山花節近期開幕。圖為盛開的桃花。陳文杰/攝影


橫村鎮陽山畈村是獲益對象之一,村黨支部書記包洪弟表示,該村種水蜜桃150多年歷史,最初更多挨家挨戶種,產量、價格都不高;透過山花節平台推廣,除品牌打響外,「原來桃子一塊錢一斤,賣不上去,現在賣八塊、十塊一斤」。


包洪弟說,山花節遊客,賞花季節大概十萬人左右,到採摘季結束,可望吸引逾20萬名遊客。他指出,該村至今已有三千畝桃林,「基本上半山、山丘,種樹的地方已經都種桃林。」


莪山畬族鄉是杭州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清光緒年間由文成、青田一帶畬民遷入,相繼建立畬族村落,該鄉民俗文化內涵豐富,至今保持古老的民俗民風。



彩帶一覽。陳文杰/攝影


莪山畬族鄉村民專心編織彩帶。陳文杰/攝影


彩帶是畬族婦女的傳統手工藝品,穿著畬族衣裝時,彩帶用於上衣束腰。畬族女孩從五六歲起,就跟著母親學習編織彩帶,彩帶精緻程度,是衡量姑娘心靈手巧重要標準。村民雷蘇文表示,自己很早就學習編織彩帶,後來慢慢在原始符號、圖形、色彩中融入新的設計元素,在一次新西蘭彩帶編織季元宵燈會中,所織彩帶廣受歡迎。


她介紹,畬族雖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但會透過符號表達不同的意思,比如「愛心的形狀,就是代表對對方心裡最好祝福。」
近年來,當地政府將老廠房改建成創客中心,更使莪山煥發新活力。莪山畬族鄉黨委委員朱勃表示,該農創客服務中心,從2016年開始改建,很多創客在這邊設了駐點,「莪山其實也是打造整個農創客服務體系,不僅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到來創業。」


位於戴家山的先鋒雲夕圖書館,是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南京先鋒書店分店,擁有近4萬品種、2萬冊的書籍。店長董素芳表示,該店最大的特色體現在建築與地理位置;她回憶,2015年開業時,當時村子沒太多人,多為老人留守,年輕人外出打工,雖然這邊不發達,「但這種黃土牆、木頭窗等構成的房子,很有時間的感覺,所以我們就開在這裡。」


董素芳說,現在村裡發生不少變化,很多年輕人都回來開民宿,外地人也知道這邊有個書店,會想來村裡逛逛,「我們透過這種文化帶動,帶來更多客流,帶動這個村的發展。」


「長壽之鄉」打造特色健康城


富春山健康城是一個以打造國際東方健康文化體驗區、國家級生命健康產業先行先試區、美麗中國桐廬樣本健康引領區為目標的健康特色城,是大陸首個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健康城在其核心區域創建的「桐廬健康小鎮」,成為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之一。


富春山健康城管委會黨委委員、副主任陳少霞表示,之所以圍繞桐廬打造大健康產業,更多源於當地生態優勢,「生態優勢在未來絕對是稀缺的資源」;此外,桐廬距杭州、上海都不遠,「你甚至可以認為這是杭州市的後花園」,交通優勢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


江南養生文化村是入駐企業項目之一,總投資10.2億元(人民幣),項目建設有健康管理中心、養生度假中心、國際交流中心三大版塊;項目一期國醫館、江南菁舍已於2017年正式對外運營;項目二期建設,包括名家名醫村和服務配套用房等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江南養生文化村開發公司副總裁濮文寶表示,當初選擇桐廬,「第一個它的環境好,第二個桐廬就是一個長壽之鄉」;想在桐廬乃至周邊,助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降低大病風險,「這是我們的主要想法,雖然簡單,但是所做產業或產業內容,是非常巨大的。」



江南養生文化村。陳文杰/攝影


另一入駐企業桐君堂中藥飲片公司,該項目在盤活閒置廠房的基礎上,建成新產品生產中心、檢驗中心、倉儲中心、藥膳館和浙江省單位面積最大的陽光煎熬中心,先後獲得「中國名優產品」、「中國中藥行業科技創新先鋒品牌」等稱號。


「桐君堂沿襲了中藥文化,」桐君堂中藥飲片公司生產管理科科長邱曉雲介紹,該企業以中藥飲片為主要方向,並設有古法炮製傳承班,對過去中草藥炮製技藝、炮製方法加以挖掘,「因為很多以前的炮製方法趨於失傳,現在慢慢把它挖掘出來。」


桐君堂設有古法炮製傳承班。陳文杰/攝影


桐廬非遺館開館 開啟文化之旅


桐廬是大陸文化先進縣和民間藝術中心,越劇、故事、小品、剪紙、燈彩等為其中特色文化,桐廬非遺館更濃縮了當地文化藝術精華。


桐廬非遺館(東門碼頭遊客接待中心)今年三月開館,共設三層,第一層是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遊客接待中心,第二層是以「桐廬非遺文化」為主題的非遺文化展覽館,第三層是以「詩鄉畫城」為主題的展示館。非遺文化展覽館主要集聚了桐廬較經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桐君中藥文化、「江南十絕」十六回切、繡花鞋、燈彩、剪紙等。


桐廬縣非遺館副研究館員徐小龍表示,該館是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嘗試,去年桐廬到杭州遊船開通後,當地應時開闢走進富春山居圖實景地路線,即透過乘坐遊船、走進富春山居圖;為實現將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遊程,於是建造桐廬非遺館,「希望遊客到了東門碼頭後,首先感受到的是桐廬文化,多瞭解桐廬以前是怎樣的。」


桐廬縣剪紙非遺傳承人田金蓮展示作品。陳文杰/攝影


桐廬縣剪紙非遺傳承人田金蓮在此創作,她分享,北方剪紙風格較粗獷,有時透過簡單對折即剪出形狀;南方剪紙更追求細緻,一道道工藝刻版,若想有圖案會自己創造,如「這個旗袍我們看了很喜歡,但花紋都很細緻,就要通過精雕細刻給它刻出來。」


田金蓮同時指出,桐廬是剪紙之鄉,當地剪紙有1000多年歷史,過去桐廬家家戶戶都有剪紙,貼在門、窗等處;現在一年年過去,老了都老了,剪紙技藝接近失傳,希望從小開始、從娃娃開始學習,「把失傳的東西救起來,重新把剪紙撿回來。」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