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垃圾百岳!外送餐具是元凶 總消耗量黑數恐驚人

彰化縣紙容器回收量大,彰化市清潔隊資源回收車一車回來往往就有五大袋。記者林敬家/攝影

外送餐飲成了日常,製造數量驚人的廢棄紙容器,這些原應被清洗、再利用的資源回收物,常被丟在垃圾袋中進了焚化爐和掩埋場。面對廢棄紙容器成了堆起各地垃圾山的推手,環境部除促請各地加強檢查,仍缺乏源頭減量的積極手段。

台灣這幾年垃圾去化困難,各地掩埋場堆出「垃圾百岳」,只是暫時打包堆置。環境部長彭啓明曾坦言肇因於近年外送、網購興起,導致一次性包裝廢棄物大幅增加。

環境部統計顯示,台灣紙容器回收量自新冠肺炎疫情後增加約百分之八十五。隨疫情趨緩,紙容器使用量較高峰期下降約百分之十五,整體仍明顯高於疫情前。統計也顯示,二○一九年全台回收紙容器九萬一千多噸,疫情開始的二○二一年接近倍增至十七點萬噸,去年略降至約十四點七萬噸。

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說,Uber Eats統計近九年來外送已破十億次,即使每次只一個紙容器,已累積十億個紙碗或紙杯,加上foodpanda和其他店家的外送服務,數量就更可觀。

陳昱安說,外送已成為懶人經濟主流,部分店家開始向消費者收取包裝費,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不如由政府與外送平台協調制度性源頭減量作法。

由於勾稽不易,官方提不出紙容器總消耗量,公布的回收量遭疑遠低於實際用量,黑數可能很大。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莊筱庭說,目前環境部優先減量對象為免洗餐具、塑膠飲料杯、吸管等,尚未納管用量很大的紙餐盒和紙杯;且紙容器是塑膠容器合法的替代材質,因遲遲提不出有效的源頭減量作為,以致政策陷入困局、進展牛步。

彭啓明先前提的解方是要推動外送平台使用循環容器,且優先鎖定已提供循環容器的飲料店家,其次是各地要加強垃圾強制分類輔導與稽查;但從實際執行結果來看,已遭遇循環容器歸還不便、安全衛生與成本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