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民間消費,近年大陸多地政府研擬推行「春秋假」。新華社
為推進民間消費,近年大陸多地政府研擬推行「春秋假」。據報浙江11個地級市已全部發布推行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相關文件,浙江成為大陸全國首個在全省範圍內推進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學期中,為中小學生增設有別於寒暑假的短假期。時間上,春假一般安排在4月底,與「五一」假期連休;秋假則安排在9月底與國慶假期銜接或11月中下旬與周末相連。2004年,杭州便推出《調整中小學假期和作息時間的意見》,成為浙江最早實施春秋假制度的城市。
不過,春秋假對於雙薪家庭父母而言成為另一種負擔,因為難以照顧小孩。對此,今年春假開始,杭州等地又推進學校托管服務,開展文化體育、信息科技、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活動。
新華社報導,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初中部教師費丹艷說,學校也在積極創新學科實踐,利用春秋假重塑教育生態。打通「學校課程設計-文旅資源適配-家長權益保障」的閉環,讓制度紅利真正落地。
春秋假引來大陸社會正反兩意見,從大陸官方角度而言,有利消費。中國經營報報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專家楊宜勇表示,春秋假對居民消費的拉動效果受政策配套、收入預期與市場供給等多種因素制約。從短期(1—2年)看,春秋假可以貢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0.4%—0.6%的增量;從長期(3—5年)看,若政策配套完善,這一增量貢獻可提升至約1%—1.66%。
不過,春秋假也引起爭議,因中小學生正面臨升學壓力,一些家長怕因此耽誤孩子的學業;另,因大陸雙職工家庭佔絕大多數,即便在現有假期模式下,假期帶小孩難已成為許多家庭的痛點,衍生出了龐大的課外班市場和隔代撫養現象。春秋假的設置,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困境。
大陸商務部等九部門於9月16日印發《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條舉措。其中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中提到,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鼓勵有條件地方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目前包括江蘇、廣東佛山、湖北恩施等地開始進行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