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光復撤離47長者 寫下搶救奇蹟

花蓮縣光復長照中心九月廿二日在水災來襲前緊急安全撤離四十七位長者。圖/光復長照中心提供

花蓮縣光復長照中心在水災中遭滅頂,泥水淹過護理站、行政區與大廳,廚房設備全毀,排水口被淤沙徹底堵塞,機構內各式裝置幾乎泡水損毀,長者們的床、棉被也陷入泥沙之中,可以想見當時洪水多麼危急。就在災難爆發前夕,一場由花蓮長照機構及時發起的六小時緊急撤離行動,寫下四十七位長者「安全無損」的搶救奇蹟。

光復長照中心主任許玉華表示,在九月廿二日水災前一天的下午,她收到花蓮縣社會處緊急撤離指示,她當機立斷決定執行撤退,她不懷疑撤退的決定,但她唯一猶豫的是,如何跟家屬溝通,因為家屬一定會有疑慮,怎麼這個時候才講?時近傍晚,當時光復鄉颳起強風暴雨,她心想撤離腳步要加快,於是她跟家屬溝通,「你們如果能帶回家就回家,不行我還是要帶走」。

四十七位長者中,包含意識清楚、長年臥床以及需要氧氣維持的重症患者,該怎麼撤退,是一個艱鉅任務。許玉華向花蓮縣長期照護發展協會請求協助,緊急動員十一台車輛,包括三台救護車、貨車及富康巴士等,在縣府社會處指示下,當馬太鞍溪河水逐漸上漲之際,眾人在風雨中加速向北往卅公里外的吉豐老人養護所撤退。

參與撤退的花蓮縣長期照護發展協會理事長黎光耀說,因為花蓮大多屬於小型機構,加上親力親為的韌性,每位員工都有搬運老人的經驗,減少搬運過程中的傷害。當天忙到午夜十二時,所有長者終於順利入住吉豐老人養護所。

然而,這樣的對接對吉豐老人養護所而言,也是安置量能的一大考驗。吉豐老人養護所主任黃品瑜表示,「在一個晚上,我們就跟所有醫療器材行廠商募到大約卅張床,避免讓長者經過快速遷徙之後,心理感到恐慌與不安」。

面對環境突變帶來的心理壓力,吉豐老人養護所主動為長者做精油按摩紓壓,並在中秋佳節送上月餅和柚子等,養護所董事陳秋英說,如此可分散一些長者的注意力,不要一直把焦點放在那個環境之下。

儘管生命安全獲得保障,但光復長照中心主任許玉華預計,中心要恢復運作,長者返家至少還需三個月時間,前提是市區也要恢復到八成,至少那些路上要乾淨,然後水、電都要穩定,以防大規模感染等後續問題。

光復長照中心靠民間自主聯繫雖然成功撤離,同時也暴露現行長照機構防災體系的重大漏洞。花蓮縣長期照護發展協會理事長黎光耀說,過去政府針對複合式災難的避難規畫,大多強調當一間機構發生災難時如何避難,撤離距離通常約一公里左右的範圍內,但這次是整體城鎮遭受複合式災害,需要長距離對外撤離的情境,政府並未設想,也缺乏相應指引,成為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