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金融座談/顧立雄:三方向推動普惠金融

「金融行動講堂巡迴系列」於11月1日在臺北大學舉行第三場校園講座,主題為「普惠金融」。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前排右起)、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國立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銀行公會理事長呂桔誠、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行政院前院長陳冲、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與臺北大。 記者林澔一/攝影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打造普惠金融體系社會,未來將有三大推動方向,包括持續擴大數位技術應用、開放設立純網銀、建立公平待客原則評核機制等,提升普惠金融水準。


經濟日報舉辦校園座談,11月1日到臺北大學登場,主題為「普惠金融」,顧立雄以「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為題發表演講,並與銀行公會理事長呂桔誠、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池祥麟等人座談。本次校園座談由經濟日報與臺北大學共同主辦,銀行公會、信託公會、壽險公會協辦。


顧立雄指出,普惠金融由三大核心定義組成。第一為「可及性」,特別是要關照到微小型企業、弱勢族群的金融需求;第二為「實用性」,要能提供民眾多元化、便捷及較低成本之金融服務;第三為「品質」,確保金融服務符合民眾需要與便利資訊取得。金管會推動普惠金融有多項重要措施,在可及性上,包括推動國銀加強對中小企業與新創重點產業放款、設置創櫃板協助微型創新企業籌資、鼓勵金融業在偏遠城鄉設置分行、要求金融機構提供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措施、推動微型保險等。


截至8月底為止,國銀對新創重點產業放款餘額達5.1兆元,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也達6.2兆元,占全體企業放款餘額比率約六成。


實用性上,金管會積極發展行動支付、Bank3.0、打造數位化環境,陸續開放電子下單、網路投保、以房養老、高齡者安養信託等業務。品質上,金管會主要從金融知識推廣、金融消費者保護及公平待客等三方面著手。


顧立雄表示,過去鼓勵金融業在偏鄉城鎮多設分行,但金融科技時代,全世界金融業都在裁減分行,台灣也不例外,因此除了鼓勵設分行,還希望利用ATM及純網銀減少城鄉差距,達到普惠金融目標。此外,金管會明年也將推動金融業公平待客原則評核,強化消費者保護,還希望推動雙語服務環境,讓金融服務建構美好社會。

經濟日報提供

  • 標簽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