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政院生育補助 挨批難解燃眉之急

行政院規畫生育補助每胎十萬元,原本女性勞工最多可領逾九萬元生育給付,若在此之上加發補助,僅增加不到萬元,外界憂該政策恐造成勞工高薪低報來增加補助金額。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

因應少子女化危機,行政院會昨通過「好孕三方案」,包括每名新生兒的整體生育給付再加生育補助,將一律拉齊到十萬元,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認為,少子女化問題絕非單一次生育補助就能扭轉,如此點燃火苗無法解決燃眉之急,育兒津貼、育嬰留停制度、社宅數量及品質等環節仍須補上,端出完整牛肉,才能真正不讓青年恐懼育兒壓力。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盼透過適當刺激,讓新生兒數先「止跌回升」,不孕症補助十一月先啟動,生育補助方案明年元旦上路,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已開始試辦。

針對擴大生育補助方案,過去勞保、公保、農保、軍保、國保等社會保險給付,金額約三點九萬至七萬元不等。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政府在既有社會保險給付外,再以公務預算「補差額」,讓每胎補助均達十萬元。勞動部長洪申翰說,若以二○二四年生育率推算,年受惠人次十二點七萬餘人,經費預估四七點二億元。

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三點零加碼重點。卅九歲以下夫妻,各胎首次申請的補助金額,由現行的十萬元增加至最高十五萬元;卅九歲至未滿四十五歲,各胎首次申請的補助金額,由現行的十萬元增加至最高十三萬元。

衛福部九月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協助罹患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女性取卵每次最高補助七萬,男性取精最高八千,每人最多二次,預估首年約六百癌友受惠,目前已有九人申請。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說,各項少子女化因應措施並無專責單位管理統籌,最重要的是盡快成立「專責少子化辦公室」,橫向考核補助成效,謹慎運用公帑,「生、養、教」都是家長壓力來源,應該通盤整合並盡速落實。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