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 創造「綠色奇蹟」

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的七星湖景區,有中國最美沙漠觀星地之稱。圖/讀者提供


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東、西綿延長360公里,面積廣達1.86餘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七大沙漠;早年沙漠每年向黃河岸邊推進數十米、流入泥沙1.6億噸,直接威脅了塞外糧倉之稱的河套平原,間接導致黃河氾濫,民眾生存和生命安全堪憂。經鄂爾多斯市政府大力推展,治理沙漠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扭轉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沙漠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度,分別由2002年的0.8%、16.2%增加到2016年的15.7%、53%,讓當地10萬農牧民享受生態改善和綠色經濟發展成果,創造沙漠經濟產業。

由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和科技持續化創新,鄂爾多斯人在沙漠治理中探索出了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造就了個體與社會、經濟與生態、現實和長遠的效益共贏,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精神,鼓舞和激勵了200萬鄂爾多斯人民,為世界防治荒漠化開了一帖良方,更為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這個世界目標提供了方案,為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

在3000年前,受造山運動的影響,鄂爾多斯南部和北部下陷為窪地,形成了深厚的沉積物,在乾旱的氣候環境,強勁的西北風吹揚、堆積下,逐步孕育出沙漠的雛形。據史料記載,從秦漢到民國時期,鄂爾多斯地區經歷了3次大規模的移民開墾農田和屯兵軍墾,在毫無節制的濫墾之下,導致土地荒漠化,繁華一時的景象,終於湮滅在漫漫黃沙之中。沙漠腹部地區寸草不生、荒無人煙,被喻為生命禁區,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因而出現沙進人退、遠走他鄉的生態難民。

昔日死亡之海 成「希望之海」

80年代中期,鄂爾多斯人開始買苗種沙柳,並在林下種草養羊,產生了沙漠的萬元戶。提到「穿沙公路」,內蒙古幾乎無人不曉,這條全長115公里、1999年完工的柏油路,猶如一把綠色利劍插入庫布其沙漠腹地,硬生生將沙漠攔腰斬斷,公路兩側共有5萬畝護路林帶,被盛讚為大漠奇蹟,享譽全國,更由此拉開了大規模治沙的帷幕

在政策引導之下,出現了農牧民爭沙、搶沙承包治理的現象,企業紛紛包地治沙、投資林沙產業,到2012年,庫布其沙漠治理依據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開啟了全新的里程,大力發展地方生態工程,在沙產業、生態移民、禁牧休牧、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企業和群眾直接支援,有效促進了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生態領域聚集,年降雨量不斷增加,沙塵天氣次數減少,生物種類由十幾種增至530多種,沙區農牧民人均收入由不足400元增長到了1.5萬多元。

成為度假休閒的好去處,2017年景區接待遊客86萬人次,帶進 1.8億元收入,解決就業1200人,其中包括當地200多名農牧民。相鄰的銀肯塔拉,中部的恩格貝,西部的七星湖等,共建起6個旅遊休閒度假區,推展沙漠特色生態旅遊項目,近十年來,鄂爾多斯市生態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近1000萬人次,收入24.6億元。沙漠如今變成沃野,庫布齊靠著尊重自然、科學治沙、持續創新,創造出沙漠的「綠色奇蹟」。








  • 標簽